毕竟得一知己真的是太难了。
掌声中,帷幕就此落下。
李信和孙武继续前行。
说着之后发生的事情。
孙武继续隐居修著兵法,伍子胥则是辅佐公子光登上吴王之位。
后世称公子光为吴王阖闾,公子光上位之后,拜伍子胥为大夫。
“子胥执掌吴国政事后,一日七次向吴王阖闾举荐我。”孙武感慨的说到。
而这时候,一遍的帷幕也开启。
就是伍子胥带着孙武觐见吴王的故事。
吴王也是被孙武所著的‘兵法十三篇’震撼到,写的真的很好。
甚至夸赞孙武为天纵之才。
听到吴王的夸赞,孙武还是很谦虚的,伍子胥没有丝毫不满,也是为好友高兴。
吴王也就开始问策孙武,他想要称霸天下要如何做。
两人可以说是惺惺相惜,想法谋划都是一样的。
那就是“伐楚兴吴!”
具体分为三步走,内强吴国,外肄楚国,决战。
吴王也是信任两人,听从两人的计策。
内强吴国,首先因为吴国蛮荒城稀地广,楚国极易攻城,需要吴国多筑城郭。
然后广积余粮,以实粮库。
再次实兵库,光邀能工巧匠充实兵库。
第一步强吴已经完成,就开始了第二步外肄楚国。
外肄楚国,不是直接攻打,而是不停袭击楚军边境,长年累月袭扰,楚军必定疲惫不堪。
随着战术运用,因为吴国采取主动,楚国疲惫应战,大小数十战,还占领了不少楚国之地。
吴国等了六年,六年间,吴王采取孙武的策略,充实国库养精蓄锐。
吴国城郭林立,仓库粮满,兵库充裕。
也就是说吴国图强之时到了。
但是吴国还是在等机会,直到有一年楚国悍然出战攻打蔡国。
吴国知道决战的时机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