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闲话不过是谁多谁少的小事,但保不齐她们天天拿来说嘴,真是没得叫人厌烦。
而且还不等惜春开始处理时,小黛玉那边就得了消息哭上了。
其实她哭的并不一定是因为这个,但只要她一哭,贾母就觉得是她受了委屈了。她的眼泪又多,只有宝玉能哄住她,时间长了,三春便都觉得她矫情了。
惜春的心情说不出的复杂,她还是第一回有讨厌黛玉的感觉呢!明明她以前很喜欢黛玉的,难道是因为这一生,她才真的像原主了?
只因黛玉到了贾家,贾母和王夫人便又有东西能派去南边了。惜春的小商队,也搭了顺风船去了江南。
她的印象里,这会儿的江南有好些“好东西”,而且因天时问题,已经出现乱的征兆。
因此江南这边的人命开始变的更便宜,完全符合惜春的办厂条件,这遍地都是廉价的劳动力,随便她怎么去捡了。
俗话说,善不理财,慈不掌兵,惜春觉得这一世的她,心格外的冷。似乎为了达成目的,什么事都能做的出来。
贾敬的意思原本是想在老家金陵建厂子,他不管惜春浪费多少钱,主打就一个好玩。
但惜春想起多年后进京的薛家,便自动把这一处地方给去了。虽然她们在金陵老家有好多老亲,但说起发财这种有关利益的事,还是避开亲戚们最好。
而且惜春也早从焦大的队伍中得到消息,宁府在金陵的田地,早被同族亲戚和留守的奴才们给侵占了。
他们打定了主意,京城一派的贾家人必定是回不来了,因此才敢这样子做。每年只取一部分的收入当这一处的收成,就主打一个糊弄鬼呢!
这也是正赶上了“好时候”,本地确实因天时问题收成不好,这也是众所周知的事。
他们只当京城贾家住的远了就没人细究,却不想小惜春竟然派了人回来暗中查账了。
其实这也是人潜意识里常犯见的一个误区,都会因不了解详情而想当然的猜测。
说因天时不好土地减产了,可田地的数量并没有变少的。他们贾家作为大地主大剥削家,怎么会做赔本的买卖?
这便都是因为有蛀虫的原因罢了。
田地确实减产了,但他们已经把这灾难转嫁到了佃户身上。这南边留守的奴才们借宁荣两府主子们的名头,肆意苛刻佃户们。
他们早把缺少的部分抢回来了,却转头又对着主子们哭穷。
什么天时不好啊,收成减少,奴才们辛辛苦苦的监督,可赶不上佃户们恶心闹事啊!
这种谎话他们张口就来,却不知道佃户们卖儿卖女,已经把自己仅有的东西都补给这群恶奴们了。
又有当地的贾家亲戚,仗着“护官符”的威力,逼迫佃户们卖身为奴,然后就有活不下的佃户奴仆做了逃奴。
这逃奴一多,再聚众闹事,恶性循环的导致地方上越来越不稳当了。
如此远在京城的主子们不知详情白得了坏名声,倒是让留守的奴才们亲戚们赚的脑满肥肠。
只能说明这群人太过聪明,就是抓住了京城贾家人的心理。原著中确实没有人会来管理这个,只一个贾琏,也是被忽悠着忽悠着就“瘸”了。
他这混小子根本不会算账,只得了林家的“绝户财”就得意忘形了。
如今惜春得消息的来源,主要是靠焦大队伍里的鬼,焦大等人的书信还没有到。惜春不想暴露出她能跟鬼交流的事,便不能直接把这消息告诉贾敬。
可古代做买卖离了亲朋真办不好,而且最主要的是当官的亲朋。
想到这里的惜春又重新把林如海的名字提溜了出来,此时才考虑他的重要性。
首先,扬州的地界特别好,距离金陵也近。若是等惜春收拾了恶奴们,说不定还要在金陵建一个厂子。
其次只有林如海活着,那哭哭啼啼“讨厌鬼”林黛玉才不会常驻贾家。有这么个聪明伶俐乖巧懂事的小孩做对比,真的让惜春很为难啊!
贾朱氏就当着惜春的面夸过黛玉好几回了,也不怪小惜春会吃她的醋了。
而且最主要的是惜春也喜欢跟林如海这样心诚的官打交道,这种人总会叫人多放心一些。而且若不是因为后期没了林如海,贾家也不会全力去支持那个忘恩负义的贾雨村了。
说起来这小子如今还在京城里等官缺呢!而且因事关重大,皇帝还要一一审查的。
虽然贾家已经在暗地给贾雨村谋了金陵应天府的缺,但好歹这是皇帝在起复旧臣子,这事也不能不慎重考虑。
“唉!要是老爹愿意低头就好了,这样皇帝还能不给贾家面子吗?就算皇帝不愿启用他,太上皇也是会考虑启用的。”
在这里就不得不说一下渣爹贾敬的本事了。
他作为贾家正经科考出来的官,又有宁荣两府做后盾,是随时可以起复名额重新出去当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