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谷>历史军事>天下安康> 第十三章 再回丰州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三章 再回丰州(1 / 2)

四月的风,吹醒了黄河两岸的生机。

黄明远渡过黄河之后,来到黄河北岸的土地上,总算是真的到家了。过了丰安镇,离着九原城还有几十里路,转眼就到。

新领导履任,还是手握军政大权,丰州军政两套班子出城十里前来迎接黄明远。

领头的是丰州长史兼丰州总管府长史荣毗。

柳述等人估计是怕荣毗斗不过黄明远,还特地让荣毗也身兼文武,成为双料长史。不过荣毗孤身一人,黄明远倒也不甚在意。

除此之外还有丰州司马王文同,丰州总管府司马杨恭仁,丰州录事参军事陆知命,丰州总管府录事参军事李子孝等人。

众人直趋黄明远马前,黄明远倒是表现得很随意,没有什么大的架子。

荣毗上前拜见,黄明远拉着荣毗的手说道:“明远久仰荣公大名,听闻荣公刚鲠有局量,涉猎群言,今日能够与荣公一同共事,真乃幸事。”

荣毗是北平无终(今唐山玉田县)人,其父为西魏兵部尚书荣权。他是直臣出身,黄明远这么亲近他反而不太习惯。他尽量与黄明远保持一个不远不近的距离,躬身说道:“总管谬赞了,在下只是性子直些,所作所为,不过都是本分。”

黄明远笑道:“荣公自谦了,你之威名,河内共存。明远为官尚浅,希望以后能多向荣公学习。”

荣毗这个人,官职不大,却是海内名臣,治政能力极强,远不是当初迂腐的王韶和自大的崔君素可相比的。此时尚不知道他的态度,黄明远只能放低姿态,尽量少与其相争。

不过荣毗似乎不怎么领情,有些耿直的说道:“黄总管,在下素来是对事不对人,若是以后总管有什么做错的,荣毗还是要直言的。若有冒犯,还请见谅。”

众人听了皆面面相觑,不少将领更是勃然大怒。

荣毗为官正直,刚正不阿,连杨广的面子都敢削,不给自己面子倒也正常。黄明远倒是表现的并不以为意。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今荣公如我之镜,明远亦不忧犯错矣。”

黄明远的话顿时化解了双方的尴尬。

荣毗也觉得第一次见自己说话有些生硬了,不过他这种人,也没法改正,最后只得说道:“希望总管如此。”

黄明远一阵无语,这话还不如不说。

本来以为此事结了,荣毗又说道:“黄总管,我有一事相询,前两日丰州军绕过我这个长史,无端大规模调动,您可知晓?李录事更是将下官扣在总管府一个时辰,难道在下不是丰州总管府的长史吗?”

黄明远立刻脸色大变,问道:“还有这等事,李子孝,谁让你这么干的?”

李子孝也上前说道:“荣公恕罪,小子当时心忧南方战况,怕胡虏袭扰百姓,所以冒犯了荣公,小子在这里给荣公赔罪了。”

说着李子孝重重地鞠了一躬。

黄明远也打圆场,说道:“荣公,兵是我调动的。当时大河以南有小股流窜的胡虏进入,我密派人调动各军,一为剿匪,二也为练兵。此事紧迫,怕走漏风声,我才未让人向荣公说。”

荣毗似乎勉强接受了这个说法,仍然说道:“黄总管,李录事,朝廷自有制度,你们以后还是要按照制度来行。”

这第一日就落黄明远和李子孝的面子,荣毗果然厉害。

不少将领都对着荣毗怒目而视。

至于丰州司马王文同,眼中透着狡黠的目光,他与黄明远聊起来就没有荣毗刚才这么生硬。

“卑职王文同拜见总管。”

王文同为京兆颍阳人,以军功拜仪同,也是个牛人。倒不是说他有什么战功,而是名列《隋书·酷吏列传》。他曾在河间杀僧尼数千人,被仇人剖其棺,脔其肉而啖之。若是自己以后想灭佛了,王文同加上傅奕二人就可以搞定了。

不过若是因此小看王文同也是不妥当的。

常言道宁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这王文同就是妥妥的小人。看似恭谨,但内藏心机,宛如随时待机而动的毒蛇,若是一招不甚,便有可能被他咬住。

“王公前在桂州,我当年也曾赴桂州平李侍贤之乱。”

王文同一喜,忙说道:“卑职在桂州时,曾听闻总管当初在桂州便是足智多谋,年少有为,心中一直敬仰。现在能在总管麾下任事,也是三生有幸。”

黄明远当初只是个小人物,混些军功,在桂州能有什么名声。不过王文同说得跟真的一样,也是厉害。

荣毗听到王文同如此谄媚,冷“哼”一声,虽然声音不响,但众人听得清清楚楚。

王文同很是尴尬,黄明远却上前拉着王文同的话说得:“你我既然有如此缘分,不若我们以字相称,我称你为合会(王文同字),你叫我长屏就是。”

王文同受宠若惊,忙说道:“卑职岂敢。”

“合会,往后咱们要在一个锅里搅食了,何分你我啊。”

王文同又是感激涕零。

不管王文同这番表现是真是假,总算是一个可以拉拢的对象。他和荣毗两人都是关陇世家的外围人物,本来黄明远以为二人为了权势也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