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谷>游戏竞技>新战国七雄> 第6章 蒙元财政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章 蒙元财政(1 / 2)

元大都,忽必烈身穿一件白虎皮子大氅,头戴一顶白狐皮的陶儿其克帽,一身蒙古装束,与下首坐着的一身汉式装扮的儒雅大臣大不相同。

不过这大臣却是契丹人出身,正是成吉思汗、窝阔台时期的重臣耶律楚才。

忽必烈虽然早期重用汉人,行汉法,被蒙古人视为叛徒,甚至在仅有少量蒙古军队的情况下,依靠汉军支持,打败了正统忽里台大会选出来的蒙古大汗阿里不哥,成就元代版本靖难之役,但在后期,尤其是李璮叛乱之后,为了防止汉人势力壮大,采取了事实上的四等人政策,疏远汉臣,打压汉将。

所以此次五个名额,三个都用在了蒙古人身上,察必皇后、伯颜和阿术,汉人仅有一个铁哥们董文炳而已。最后一个,忽必烈斟酌再三,用在了年轻时见过几面的耶律楚才身上。

耶律楚才曾经执掌财政,颇有建树,正是目前财政濒临崩溃的大元最需要的人才。

这些年来,忽必烈先后用阿合马,卢世荣,桑哥诸人理财,却都没有从根本上挽回大元的财政危局。思来想去,元世祖还是决定把这位老臣请回来出谋划策。

忽必烈开口道:“如今三日之期已至,中书令可有所得?”

耶律楚才复活后,忽必烈恢复了他中书令的职衔,名义上伯颜都在他之下。

当然只是个虚衔,皇帝不可能让他一个汉化契丹人真的位列百官之首,不过是拉出来安抚这个三朝老臣。

耶律楚才当然也清楚自己的定位是什么,三日前忽必烈问计,便说自己不熟悉如今大元诸事,需得花些功夫了解一番才好有定论。

见皇帝问计,耶律楚才略一施礼开口道:“陛下,臣这几日来,遍阅历年税册,只觉得甚是荒谬。我大元幅员万里,古未有之,而岁入不及弱宋之半。何也?若单说北地,自金末以来,天下板荡,及至大元兴起,又南征宋地,北平阿里不哥,如今又西征海都,百姓不得稍歇,财税锐减倒也罢了,那南宋故地,陛下仁厚,未有大加屠戮,良田千顷,富甲百万者众,为何岁入也如此不堪?臣以为,不过粗疏二字。”

成吉思汗、窝阔台时期,蒙古帝国的统治者们简直不知道有“赋税”这回事,甚至从金人手中夺取了华北大片土地后,蒙古统治集团里还有人主张把土地改为牧场。

幸好耶律楚材及时打消了这个愚蠢的主意,他向窝阔台建议,只要征收地税、商税以及盐、铁、酒等税,每年可以收入白银五十万两、帛八万匹、粮食四十多万石,足够供给军费。窝阔台让他试行,赋税果然如数到手。

偌大一个华北,就这么点赋税,简直不要太轻松。但窝阔台却很兴奋,对耶律楚材说:“卿家没有离开朕的身旁,而能使国用充足。”

只能说,窝阔台对于赋税制度真的一窍不通。即便到了忽必烈时代,蒙元的财政能力依然惨不忍睹。

朝堂上都是草原上的糙汉子,汉话都没几个人会说,汉字当然更不会写,好不容易出了个儒雅的真金太子,又早早挂掉了。

指望这么一群没事喝酒打猎的主,让他们在汉地精细管理,像满清一样严密控制,实在是太过难人了。

所以元帝国中央依赖色目人理财,地方呢,就借助当地有名望的地主、士绅之手来管理。

一竿子搂到底是不可能的,哪有这么强大的行政能力,包税制难道不香吗?多简单,再不用费心费力去操心税务的事。至于色目人如何上下其手,汉族豪绅如何盘剥小民,关劳资屁事?

蒙古人的这种统治方式非常受江南汉族大地主的欢迎。

在这种“宽纵”政策的包庇下,南方地主的权势恶性膨胀,“一家雄踞一乡,小民慑服,称为野皇帝”!都“野皇帝”了,能不快活吗?

后来朱元璋驱逐鞑虏,光复江南,广大江南人士并不领情,他们轻蔑地管朱元璋叫“老头”,将红巾军骂作“红头苍蝇”,为何?唯利益二字而已。

蒙古治下,“士大夫安享富贵而养功名,文人雅士渲染太平,歌舞升平,极尽侈糜之能事”,到了老朱手里“核查赃款所寄放人家,遍及天下,民众中中等以上富裕的人家大抵皆破”,苏、松一带的“富民豪族,铲削殆尽”,江南“一时富室或徙或死,声销景灭,荡然无存”。

明末江南士大夫们降的这么痛快兴许就是想着再这么“粗疏”一次也说不定?谁能想到满清的天罗地网织的比大明还要密呢?

这边耶律楚才顿了下,才在忽必烈期待的眼光中接着说道:“要想国家财用充足,便需上下通畅,不可为求方便而假手于人。北地残破倒也罢了,江南富甲天下,再行扑买之法,实不可取,不如清查田亩,梳理财货,而后定下税额。富者多纳,贫者免除,如此方可国库充裕。”

“那这清查田亩,梳理财货又当如何推行?”自己麾下都是些啥人忽必烈是有数的,让让他们骑马砍人可以,喝酒吃肉玩女人也在行,让他们躬身理事,这不是要人命吗?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