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谷>游戏竞技>新战国七雄> 随笔,非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随笔,非(2 / 4)

这几个王,哪一个在自己的领地上有绝对的控制权?

都是被大大小小的士族们给架起来的。

就这种支离破碎的生态,也无怪乎被架构相对完整的五胡政权入侵了。

这一时期的中国,表面是个大一统国家,但实际上完全可以看成一个个微型甚至小型国家组成的联盟,和既不神圣也不罗马更非帝国的神圣罗马帝国差不多的德行。

说这一时期的士族门阀势力堪比国家,是没有丝毫夸张的。

明代的徐阶徐阁老,出了名的大地主,良田40万亩,牛X吧?

且不提这其中有很多田产是普通百姓诡寄,即便全是他老徐家的又如何,跟魏晋南北朝的先辈们比就是一盘小菜。

比如谢灵运,就是那个“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谢氏,家里有五个庄园。

一个庄园是什么规模呢?披山带水,物种繁多,甚至有“熊罴豺虎”,其中的农田果园方圆三十里。

就这,老谢同志还谦虚地说:自己自奉甚薄,安贫乐道,所以只是守着这点小产业,也能知足度日,然后指着你的鼻子说:“何必贪图那些虚无的富贵呢?”

真是古代装逼界的楷模!

门阀世家所掌控的私有土地大的连州,小的并县,囊括了田地、森林、牧场、湖泽、矿山,庄园里有佃户、仆人、工匠、粮食、盐铁、兵甲、战马,一个国家所需要的资源都可以从这些庄园中产出。

在出产粮食盐铁,组建规模庞大的私人部曲的同时,这些恐怖豪门还有垄断的家学典籍来培养子弟入仕做官。

有土地、有军队、有官僚,这根本就是国家。

这些士族门阀,定然比不得周朝分封的诸侯,毕竟那是中央政府承认的正牌国家,有着完备的法理依据,而魏晋南北朝的大家族,只能利用混乱的局势和有利的官员选拔制度,相互支持之下成为事实上的独立系统。

但即便如此,这些政治实体也足以对衰弱的皇权造成重大威胁。

南朝时不时来个大族造反,一旦乱起,轻易便可控制州县,掌握地方。

这是真正从上到下的控制,不是明末农民军那种表面上打下来,实际上根本没有建立起行政体系的那种山大王。

这便是士族的底蕴。

北方面对相对强势的五胡政权,筑起坞堡自保的豪强们倒是没有那么嚣张,但哪个当权者敢不给这些地头蛇几分薄面?

敢不跟这些堡主合作,你这个政权便别想稳当。

人家坞堡里有粮食有甲兵,你能打得下来?

而且各大家族又有联姻之谊,打一个要带出一串,敌国再趁虚而入,国家危矣。

便是北魏统一北方之初,对这些遍布四方的堡主也无法根除。

为了稳定统治,便于征徭征税,只能采取妥协政策,承认宗主对于包荫户的控制和奴役,并且以宗主对于包荫户的统治作为地方基层政权,以世家大族为宗主,督护百姓,形成“宗主督护制”。

这时期的国家官员甚至连工资都没有。

直到公元484年,冯太后推行俸禄改革,官员们才有了正式收入,不至于成为世家大族的傀儡。

同样是在孝文帝时期,政权已经逐渐稳固的北魏官方,开始了对世家大族的打压。

其中最重要的国策,便是三长制和均田制。

两种制度相辅而行,大量原依附于豪强的荫户成为国家的编户,政府控制自耕小农阶层人数大大增多,保证了赋役来源。

自此而始,世家大族的力量开始被削弱。

如果北魏的改革这么推行下去,等国家掌握的资源丰富到一定程度,可以对地方形成绝对优势,便可以继续推行下一轮的打压政策。

但是,所谓历史总是在曲折中前进,随着孝文帝汉化政策的推进,北魏的衰落成为一种必然。

作为鲜卑政权,部族兵的武力保障是国家稳固的基础。

但是世兵制下的大头兵,在迁移到陌生的内地后,便如蒙古、大明的军户一般,迅速赤贫化,沦为了上等人的奴隶。

而留在北地戍边的苦哈哈们,也被这帮大人物们所轻视,日子一天比一天难过,最终酿成声势浩大的六镇之乱,虽然最终被镇压下去,但魏国也沉疴难起,走向了灭亡。

北魏的衰亡,给了北地堡主们喘息之机。

而后两魏、周齐相攻,也让大家伙有了壮大自身的机会。

尤其是战争初期处于劣势的宇文泰集团,在连续数场大战鲜卑本部死了个七七八八之后,开始创建府兵制,将地方豪强势力私兵纳入正规军事系统。

在这个过程中,当然免不了要给这些门阀巨头封官许愿。不给实际利益,谁乐意把自家部曲拿出去给你打仗?

宇文泰设置了八个柱国大将军(实际是六个),授予了他们相当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