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法。
那是一次春游踏青之行,风光正好,孔珂随手作了首诗,自是被一众人细细品味、激动欣喜而恭维。
便有一随行之人感叹:“真想见一见黄石山人的真面目啊,定是一位儒雅风流或是仙风道骨的长者,他若是今日在此,不知能将我们眼前这片景画成何等风光!”
闻言,孔珂就略有些怪异地看了他一眼。
那人问他:“孔兄有何高见?”
孔珂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如松如柏的清冷气质非常符合他传奇诗人的名头。
他摇了摇头:“我给诸位做幅画吧。”
随行众人兴致高涨:“孔兄居然还会作画!”
孔珂淡淡地点了点头。
然后,在那个春风畔柳、天高云淡的早晨,画了一幅后来被楚深和收藏在皇宫的《晴早踏青图》。
山水氤氲的群峰层峦之间,绿波荡漾,云淡天青,岸边一众风流学子,神态千秋。
意气张扬、谦和内敛、潇洒落拓、绵绵笑语……
水墨丹青的意境,工笔勾勒的景色人物,融为一体,竟毫不突兀。
简直,令人观之心驰神往。
在此之前,从未有人知道,以诗篇美誉远扬的孔珂,居然一手丹青毫不逊色。
当即就有黄石山人的“死忠粉”激动地瞳孔放大,片刻呼吸不敢喘地盯着那副《晴早踏青图》,有些踌躇着不敢说话。
“这,这是……”
这分明就是黄石山人的画风!
他于这天下间,也只曾得见黄石山人的画,能有此般功力与意境。
孔珂神色自若地落下最后一笔,没有看在场任何一人的脸色表情。
淡定地从袖口掏出了一枚印章。
画作的落款之处,便清晰地跃然其上了几个朱红的极有韵味的大字——
黄石山人。
在场众人全被这一出彻底震撼在了原地。
方才说着若是今日黄石山人也在此处会作何画作的人,此刻双眸满是不敢置信:“孔珂,你就是黄石山人?”
据当时在场之人传述。
孔珂唇角勾起一抹极淡的笑意,非常非常风轻云淡地对回了一句:“抱歉,黄石山人的模样可是让仁兄失望了?”
五岁之时就作下名诗,多年来仿佛没有创作瓶颈地写出了无数首脍炙人口的诗作,被诸国王侯将相都奉为佳作拜读的孔珂。
和横空出世,一手丹青令人如痴如醉、每逢墨宝现世千金难得的黄石山人。
竟然是同一人!
一夜之间,这个消息传遍盛京,传遍大宣,随着风声、雨水、鸟鸣、人贺……传遍天下。
至此,孔珂在其生于人世之时,甚至追溯往前数百年,都是数得上号的文学大家。
大诗人,大画家。
或许前面加上“传奇”二字,也不会有太多异议。
也因此,无法因科举入仕的孔珂,最终以另一种方式,以他自身世人无出其右的才名,另类入了朝堂。
楚深和,给这位大诗人、大画家,封了三品的翰林供奉。
孔家想要这位后辈光耀门楣的愿望,殊途同归,心想事成。
不过,据当时在一线的,亲眼见证了黄石山人第一次露出真面目的人所言。
简直觉得自己的人生观都受到了震撼,过往所学皆无法表述那一刻的所思所想……
楚深和在听说之时,设想了一下如果自己在场会是何反应,当时的他也是只能想到惊喜震撼之类的词语。
但到了现代……
他大概觉得,两个字足以形容——
卧槽。
而且,因为后来相处甚多,对翰林供奉的秉性有些了解、并且内心不乏也有那么点恶趣味的他觉得。
如果用现代的又一个二字词语形容——
孔珂当日主动又不经意地卸下了那层马甲,不就是……“装逼”么。
而且,是在大号小号,大诗人和大画家两者的声名与号召力都鼎盛之时,合二为一。
大概就是两个神格——塑就了一场最高级别的装逼。
而因为特殊才艺入朝为官的翰林供奉,在公务上确实是不太有事干的。
楚深和也不能指望一个依靠正常科考,连殿试都进不了的人去处理朝政大事。
便只给他派一些每逢佳节作诗作画、偶尔写写奖励的圣旨、编编文艺书籍的工作,大概最重的任务,就是让孔珂编纂《宣武名臣》了。
因为,孔珂的文风多变,一身如松如柏的文臣气势,写起歌颂赞美之语竟也能让人心花怒放。
咳咳,虽然说,忠言逆耳利于行。
但是,没有人不爱听好听话。
尤其,孔珂长了一张很有风骨的脸,但说话却动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