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三个节气,也是秋季的开始,万物开始从繁荣成长走向成熟。雾江村的百姓那是相当高兴,家家户户开始忙碌丰收。
处于雾江村最南端的李大耳家最热衷于种土豆顶着残存的夏日酷暑,李大耳将手中的耙丢到一边,用粗布擦了擦黝黑而布满皱纹的脸,终于露出满意的笑容,看着眼前左一麻袋又一箩筐的土豆,他不耐烦地朝着茅屋后面的女孩喊道:
“李秋!把这些拿去镇上卖了!死丫头就知道偷懒!”
见无人应他,李大耳捡起耙怒气冲冲走向茅屋后面,将沾满泥土的耙丢到地上,满是愤怒的继续吼道:
“老子跟你说话你全当听不见是不是?今夜没有你的饭吃!”
站在茅屋后面这个女孩叫做李秋,十七八岁的模样,穿着粗布麻衣,头发乱糟糟的,一张小巧的脸上沾满泥土,但眉宇间却流露出一股侠客般的英气。
她手握木棍,单腿下蹲直扫过地面的尘土,于尘沙之中飒爽转身,用手中的木棍在扬起的风沙中划出一个字‘秋’。
“好!好!好!”一旁的孩子连连拍手叫好:“我师傅真厉害!”
李秋转过头来,黝黑的脸上满是尘土,但却挤出一个发自内心的微笑
“李秋!老子和你说话你真的听不见吗?整天就知道耍这些花招,快去把土豆卖了,不然老子打断你的腿!”李大耳怒吼道,抄起地上的耙向李秋砸去。
只见李秋一个侧身,轻松躲过李大耳的耙,用手中的棍子别住耙中间的锯齿,一个飞踢直接把李大耳连同他手中的耙甩到了一旁的树上。
“爹,别着急,我这就去!”李秋得意地说着“芯仪,一起去吧。”
“除了三脚猫的功夫,什么也不会,呸!”李大耳挂在树上,嘀嘀咕咕地骂着。
跟在李秋旁边的孩子,叫做东仁芯仪,东仁家的幼女,比李秋小几岁,三年前在祝州的雨林与家人走失,又被群兽攻击受了伤,恰巧被前来采蘑菇的李秋所救。李秋是个习武天才却不懂医术,只能用辛苦采来的蘑菇悉心喂养,足足养了150天,期间二人呕吐99次,腹泻20次,中毒188次,好在命大,终于活着逃出了祝州雨林。在回村的路上,李秋又顺手牵走了出来牧民家的肥羊,二人大快朵颐,由于肉没烤熟,又呕吐两次。东仁芯仪被李秋一路上飒爽的身资吸引,回到雾江村后不顾家人反对执意要跟着李秋练武,李大耳也只好一次又一次登访东仁家赔不是。
东仁家常年雾州经商,雾江村的农户经商的瓜果蔬菜大部分都要经过东仁家之手。由于东仁芯仪的关系,东仁家对李大耳的土豆并不买帐,几乎都要李秋扛着去镇上才能卖出去。李大耳对此也十分不满,每次李秋卖土豆拿回来的银子他全部藏了起来,连晚饭也很少有,可怜的李秋只能去地里翻找遗落的土豆来充饥。
即便是这样,李秋与东仁芯仪的关系仍十分要好,她似乎很享受这个小徒弟陪在身边的感觉。
太阳炽热的光散落在集市上,和往常一样,李秋坐在地上,守着一箩筐的土豆沿街叫卖,东仁芯仪则穿梭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上蹿下跳。
“让一让,让一让!”
一声声粗犷的呐喊如同斩斧一般劈开了拥挤的人群,繁杂的集市被一群穿着白色衣服的人开辟出一条道路,商贩和群众都被挤到道路的两旁。
“望虚派近日出山,将驻守雾江,各位乡亲百姓若有江湖之事求于我派,我派必当鼎力相助,还望诸位若得知神龙戟的消息尽快转达我派。”
一大帮身穿白衣的道士从道路之间穿过,人数众多但又井然有序,他们表情严肃,神色泠然,腰间携带银色的佩剑,于烈日之下闪出一道道耀眼的光芒,与集市上摆摊闲逛的普通人形成鲜明对比。
李秋抬起头,望着这群正气凛然的“神仙”,不禁发出一声讥笑。
“望虚派,望虚派啊,装腔作势。”李秋小声嘀咕着:“无极鬼刃神龙戟出逃,都已经不知道传了多少年了,又有谁真的见过此等玩意?不过是这帮伪神仙编出来糊弄老百姓的把戏罢了。”
“师傅,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望虚派吗?”东仁芯仪凑到李秋身边,双眼紧紧地盯着那群白衣道士。
“嗯。”李秋有气无力地哼了一声:“不过是有点像神仙的野蛮人罢了”
李秋一下子从地上腾起来,抄起地上的背篓,一把拽过东仁芯仪:
“喂,看什么,你猜这群假神仙跟豪猪搏斗,哪个能赢?”说罢李秋便朝人群外面走去。
东仁芯仪却不为所动,依然紧盯着浩荡的人群。
“从这里回家要走十里的路,不跟我一起回去的话,等天黑下来直接送你去喂豪猪!”李秋没好气地说道,强行拉着东仁芯仪离开了人群。
也许是闹出的动静不同于对望虚派投以崇拜目光的人群,白衣道士队伍最后面的蒙面女子回头看了看李秋刚刚离开的方向,像是久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