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祭祀(2 / 3)

绕过一截断石。日头已经挂在西南方,约莫是申时了,还有两三个小时就要天黑,她才走到石城一半。

这座石城方一里。《谷梁传》曰“古者,三百步为里”,一步六尺,也就是说整座石城大概十八公顷,相当于二十五个足球场的面积。而且整座城市的地面坑坑洼洼,布满碎石和泥土,有些地方被雨水腐蚀、长满苔藓,有些地方随着地表下陷形成坑洞,尤其吸引喜阴暗潮湿环境的蚰蜒和蚊蚺,需要小心避让,十分难走。

等到再度跳过一个蓄满暗绿色积水的坑洞后,太阳的下缘已经快触到远处密林的顶端了。

含英再次用木棒成影法确认了一遍方位。让她松了一口气的是,自己一直沿着东南方向前进,没走多少弯路。迎着金红色的辉光,她继续快步走过完整或破碎的巨石,爬上微微倾斜的坡道,穿过上方覆盖着泥土和地衣的断裂的横梁,然后向下重新回到地面。

有时遇到被堵死的过道与成堆的碎石和瓦砾只能折返,就这样兜兜转转,好在她进入石城前搜集了好些小树枝可以做道路标记,又有阳光可以确认方位,不至于迷失在这座荒无人烟的遗迹里。就这样脚步不停,几经辗转,终于来到这座废墟的东南角,再往前可以看到被泥土覆盖的石城边缘。

含英终于松了口气,抬头瞥一眼日头,她不顾酸软的大腿和走得发热的脚底板,开始搜寻玉枝冬生花的踪迹。“色艳,高二三尺……”

嘴里咕哝着,含英从被泥土覆盖的石阶边缘开始一寸寸搜寻。

厚厚的云层遮住了西边的日头,云彩显得白里透红。一束束玫红瑰丽的光线还是穿过云层缝隙,直射到长满葱郁野草和烂漫山花的山坡上,宛如披上了一层薄雾似的红纱。

可这光线一缕都不肯踏进这座石头堆成的废墟,仍由晦暗的阴影攀附在破碎的石阶、深绿色的苔藓以及被脚步声惊动四散而逃的小虫子们,因此形成鲜明的明暗对比,一处人间,一处幽冥。

此时已到酉时,火红的太阳沉入林中,只有半边露在外面。

桑梓村。

酉时本是家家户户燃起炊烟之时,如今或红或紫的霞光笼罩着整座安静的村庄,照在每家每户紧闭的门窗上,就连门前拴着的看家黄犬也似乎察觉到这微妙的气氛,夹紧尾巴,安静地躲在栅栏的阴影中。一时间,鸡鸣狗吠,儿童嬉闹,邻里谈笑,竟然全都消失不见,徒留万紫千红的美景高悬于天际,无人欣赏。

门户紧闭、安静异常的桑梓村里,只有村尾的大槐树后,有一处蓬门大开的人家。

篱笆墙内,敞开的门窗后立着一道苍白消瘦的影子。

影子面前放着三只圆肚大瓮。

一只骨节分明的手捻起灰色的燕卵,轻轻摩挲,放入瓮中,口中念道:“含气须变,依于宇堂,得风乃化,翼翅舒张,与我化形。”

又捏起一块布满六角形孔洞的褐色块状物,这次吟诵的是:“家室倒悬,万千门户,驱我金翼使,寻得娇客来”,放入第二只瓮中,合上盖子,封好。

最后女子面无表情,用食指和拇指夹着一粒乌黑豆子,停在半空。过了一会儿,那黑豆似的表皮突然开始蠕动、裂开,伸出八只带着粘液的细长肢体,蜘蛛尖锐的口器分分合合,凶恶的试图啃咬困住自己的指尖,还没成功就被丢进了漆黑的瓮中,配上一句“觳觫长足,吐丝成罗,寻网求食,利在昏夜。”

至此,燕卵、蜂巢、蜘蛛均着于器中.

李献容割破指尖,将鲜血画在三只容器的封口处。红色的液体划在黑色的瓮口,隐约有浓雾漫出。

她神情严肃地盯着眼前的雾气,念道:

“今日吉良,非用他故,但以李氏献容,诚心敬意,当来下归蒿里。

神归三天,身归三泉,各有丈尺,谨奉禁忌。韩赵故地,山精地灵,咸当奉板,开示故人道地。

如天曹神比,若有禁呵,不承天法,依玄都律治罪。各慎天宪,明果奉行,急急如泰清。”

与此同时——

相隔不足九尺的樊家,冷锅冷灶。一向爽快爱说笑的樊婶神情僵硬地缩在床头,紧紧搂着自己的孩子。母子二人没有点灯,连晚饭也没吃,和衣靠在床头。被寂静和恐惧所统治的室内,只有俩人刻意放缓的呼吸声,这种时候,连晚风刮过户牖都能让她们浑身一个激灵。

蓦地,正闭眼靠在母亲怀里的夷君,好像听到空气中传来一阵鸟雀的振翅声,惶然地睁开眼,又发现声音已在须臾间消散,不知怎得,心里突然想叫一个名字。

——英娘!

正抓着树棍拨弄碎石和野草的小姑娘若有所感地回头,看向桑梓村的方向。视线所及,林海无垠,只剩下覆盖着霞光的深色树影,天色暗下来了。

含英转回头,握着树棍的力气不由得变大了,“咚咚咚”得敲在地面。

已经在石城的东南角搜索了一个时辰了,却仍然一无所获。奇怪的是,这里一株能开花结果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