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崇君在家里不过休息了几天,只因刑部人少,又被刑部侍郎抓回去当值了。至于房疏离的事,秦崇君有心去打听,竟过了一月有余也为未动静,只因那蛮夷一路南下,连连破关,再加上当年三皇子的旧部投了敌,卖了好些大楚的情况与人,两伙人一同往京城而来,朝中人心惶惶,当初那些斥巨资拼了老命要在京城置办房产的也在计划着如何南迁,无人在意这些“小事”。
至于南迁之事,朝中已经吵了不下数十回,那些皇亲重臣聚在一处,引经据典口水横飞,起初只有两派,一方说需守国门不可退却,一退步步退大楚则危矣,另一方说不可做无用的挣扎,苦守京城只会叫人无辜牺牲,不如先南迁保护好大多数人,再徐徐图之,慢慢收复。到了后面,又分出了别的派系,起初南迁派胜过守京派,他们便开始争是要迁到何处,迁多少,几人留,谁开路谁断后,几番争执之后南迁派便起了内讧,好些转头就投了守京派,于是又开始论要如何守,要多少粮草人马,是否要将人调回,国库如此空虚,应不应该募银钱,那些富商是否应强征,结果说来说去,又有人说南迁好了。
要论官阶,这般重要的会议秦崇君是不够格参与的,全凭着驸马的身份混了进来,公主自是决意守京的,秦崇君便坐在她身旁,助她与人辩驳。
在首次迁守之争会议开场之后,皇帝的身体便每况日下,太医来看时,只道是陛下思虑过多,宜多保重龙体,公主看在眼中,便晓得这是难救了。
二十日之后,公主于就寝时,悄悄地在秦崇君耳边道了句“今日,那些新君登基的事宜礼部都准备好了”,这话直接将秦崇君给吓醒了,急忙问:“礼部的和你说了?”
公主点头,接着说:“陛下近来时常说自个儿要撑不住了,虽说过去礼部也是提前准备这些的,但我总有些不详的预感,今天我去告诉陛下时,陛下那松了口气的模样,可是将我的心吊起来了。”
公主一边说着话,一边往秦崇君的怀里钻,秦崇君便将怀中人抱紧了些,问她:“公主是担心,陛下若崩于现在,只怕那些人按捺不住,起事或先逃了吗?”
“嗯,你可曾想过,届时该如何?”
“想过,却想不解法,只能猜测到那时京城必然会乱的很,要想守住就更难了,要是大部分人跑了,我们也只能跟着走,到时候本就在京城耕种的百姓留着失了性命,走了失了土地,也难以维继,”秦崇君自己也叹起气来,“唉,终究是我才疏学浅了,只求那些人尽早想出办法来。”
二人睡至半夜,天未曾亮,却听得外头人声颇响,打发人去问外头,宫女回来说是好些个朝中的官员连夜收拾了细软走。
秦崇君冷笑一声,心想真是可笑,这时弃官而逃算个什么道理,又和公主躺回了床上补觉。到了点时秦崇君如往常一般梳洗好了换官服上朝,按理说皇帝病重,这上朝只是走个过场,由那总管太监宣读一些陛下的圣谕,群臣奏对,便就结束了,谁知今日群臣手持笏板站了许久,却不见人来,直至日上三竿,方有个比原来那个总管太监年轻点的太监过来宣旨,宣告陛下崩了,请诸位暂且节哀,先休息一番,接下来将依礼宣读陛下遗诏。
这边在朝堂上众臣皆懵,那外头公主可是急得要命,她早上起来之后瞧见那些达官贵人一溜地往外跑,心里纳闷,要进宫看陛下,往日她都是随到随进的,今天也是被晾了许久,和别人一聊才晓得,那礼部有人嘴不严,将准备储君即位的事给说出去了,原本这说出去时不是这样,结果半天就传的变了味,泄漏的那人心里慌了,寻思着干脆跑路,以免被追究,结果他这一跑,更是给了那些人误导,以为陛下是真的崩了,一个个跟着走了。
那些不上朝的官员们要走,公主作为公主,也只能出个嘴皮子,劝老臣们以大局为重,诸位都是国家栋梁,还需顾念着朝廷与百姓云云,好说歹说劝下了几个,结果又有人传陛下崩了,劝下的几个也一溜烟跑了。眼见着外头车马混乱,秦崇君等人又还在里头,公主无奈,只能先进宫,至少禁卫还在,呆在宫里就还算安全。
好不容易到了傍晚宣读完了遗诏,因秦崇君是皇亲,方被放出来,让她与公主一同进内宫去。
二人依照礼制先换去身上的华贵衣饰,秦崇君借着帮公主摘耳环的机会,悄悄在她耳边问:“外头怎么样?”
“官员跑了不少,乱糟糟的,守卫倒还好。”公主假装帮秦崇君除去首服,贴在她面前道。
按理说此刻应迅速调度兵马,以确保京城安危,可惜陛下初崩,新帝不过是个十多岁的孩子,太后怕担事,只道此时派兵拿人有失皇家体面,仅要人把皇宫守住,维持本来的模样。谁知永统帝头七刚过,诸皇亲守灵时,闻外有车马声动,却因宫禁不可出,次日方知,太后担忧新帝安危,已经连夜护送陛下走了。
秦崇君方听得这个消息时还不信,连连瞟了几眼远处永统帝的灵棺,但是这兵部侍郎也没有理由骗大家,也不大可能会有内奸能连夜将太后和皇帝都处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