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部长找M谈话不久,M被安排为区委督办员。督办员别看是个闲职,但是被安排为督办员的一般都是从一把手岗位退位、年龄偏大的县团级别干部,或退休后笃定享受处级待遇的干部。M任命为督办员的第二天,M在等电梯时恰遇区委书记邵阳生,邵书记面无表情地对M说:M部长你就不要到区委上班了,还是坐在宣传部吧。你今后的工作就是负责全区的大型文化活动的策划组织。M回答:可以。
M从文体局挪到宣传部时年龄将近50岁,已过了组织部门规定的一线领导冲锋陷阵的年华,宣传部工作三年后,即将面临退二线的M,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把自己从文体局一把手挪到宣传部副手岗位,并且在自己52岁必须改非的前夕,安排自己为区委督办员,M一方面体会到了组织对自己的关爱,另一方面,M也看出了组织部门对干部使用的一些深层次问题。
中层领导干部凡是年龄女进50、男进52便退二线,让他(她)们闲置起来,而这些党培养多年,又正当精力旺盛、经验丰富、家庭富担最轻之时的一批批干部,却制度性地废掉了他们为党的事业、为政府工作、为人民服务的“武功”,这是多么大的领导资源浪费和党政干部财富的损失呵?
M想不通:作为党的组织部门为什么总是高调唱着要加强基层党的建设,总是隔空强调着私营企业、社会组织和社区、村委党组织必须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却面对很多基层党组织涣散的现状,不去研究问题在哪里?怎么解决?
M搞不懂:作为政府的民政部门为什么总是命名一个又一个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却不关心一个个社会组织的如何社会定位?具体怎么运作?如何生存和发展?难道政府“有所为、有所不为”,就是让这些社会组织连同高调宣传和推荐的社会组织孵化基地自生自灭?
……
M记得伟人毛泽东主席讲过: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
M真希望看到有那么一个地方党组,创新这样一个社会自治局面:一批批退二线、甚至是退休下来的党政干部,制度性地走入基层、融入群众,在群众中间生根、开花。而不再制度性地让一大批党的干部拿着俸禄当个社会自治的“闲人”,不再发生某些人因失去手中权力,却端着共产党的碗,还骂共产党的娘。
为此,M经历了一次尝试……
经区委组织部同意,M在一家大型一级建筑公司兼任党委书记、工会主席。期间,给市委书记和市委组织部分别用邮件和信件呈送了一份《关于加强私营企业党组织建设的建议》。其中一条就是,建议用退二线的机关干部,充实私营企业党组。但是,建议石沉大海。并且,自己提出这一美好愿景之后不久,M这个由公司全体党员选举产生的党委书记,竟然被非党员的老板炒了鱿鱼、免了党委书记的职务。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但是,M把丰满的理想留向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