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五连挫,我觉得一对一相亲的效率实在是有点低,而且容易出现不匹配的情况,所谓门当户对的本质应该是价值观的契合。虽然我不否认相亲能够继续的前提是眼缘和感觉,但是感觉这个东西有时候需要一点时间接触,是不稳定的,毕竟人格魅力也是魅力,所以基本上可以总结为,五官是敲门砖,三观是王道。
一段时间的相亲失败浇灭我一半的积极性,一个一个接触的耐心下降了,不就是信息差吗,我去有更多单身男性信息的地方不就好了。正好市里的工会组织即将举办一场工会联谊,单位鼓励单身男女踊跃报名,我也没有扭捏,第一个报名。
工会活动举办的这一天,天公作美,艳阳高照。初春时节还有些冷,我套上光腿神器,选了一条墨绿的长裙,带上浅绿的珠串,夹了一下刘海。
平日里我是极少化妆的,因为太费时间,卸妆不彻底还会导致闷痘,每天折腾脸的时间我宁可拿来挑衣服。收拾干净,服装得体,也是一种精致。曾经把所有对化妆的好奇留给了大学时光,可惜大学时光没用上,上班之前买了一套化妆品,但是去了学校才发现,大多数教师都比较朴素,每天早出晚归,二十四小时手机开机处理学生问题,根本没有时间化妆,我也就没必要“独树一帜”了。
大概是市里的工会很久没有举办联谊了,果然没有让我失望,来的姑娘小伙非常之多。工会联谊的地点选在一个高尔夫场馆,室外大片的绿茵场地增添了活动的新鲜感,也足够容纳这些想要放飞的爱心。从名单上看,大概有六十多人报名参加,算男女生各一半的话,也至少有三十个男生可以认识,理论上看这是一个理想的相亲活动。
但是问题是,毕竟是一个自愿参加的活动,到了游戏环节,又不能强制所有人加入,签到之后,来自各大单位的年轻男女早已散落在高尔夫场馆的各个角落,因此参加这种集体相亲还得靠活动方案靠谱,否则真正能够了解男生女生的机会很少。
大多数脸皮薄的年轻人只能是来认识同性朋友的,真正施展拳脚的地方在于——建群。
通过大群,我加了一个活动中主动干活的男生。当别人嘻嘻哈哈聊天或者低头玩手机时,只有他看到主持人需要撤掉做游戏的椅子,走上去帮忙搬走,是个眼里有活,热心助人的男生,我看到他的号码和群里的备注相同,就主动添加了个人的联系方式。
很快就通过了好友邀请。
一番介绍,我发现这个男生比我大七岁,我有一些犹豫和顾虑:七岁会有代沟吗?但是这个男生提出见个面,我想也好,见面可以省去很多猜忌。就约在周六下午。
毕竟是我主动加的人家,又没有介绍人,也没有聊得很深入足够了解,想到要去见面,我心里还是十分忐忑。虽然答应了要去见面,但其实心里一直有些纠结。
终于到了周六上午,男生突然发来信息:可以看一下照片吗?
下午都要见面了,还要看照片,这个举动我十分不解,也心生厌恶,一下子确定了自己的内心——不想赴约。于是我一口回绝,并删除了联系方式。
后来也参加过几次工会联谊,但都大同小异,这种集体相亲活动让我意识到一个现实——大多数普通女孩想象着忽然有人发现自己的与众不同,在公共场合主动上前搭讪这件事,起码在我身上,发生的概率,几乎为零。
所以想要在集体相亲活动里面有效认识男生,就要选择能够和每个男生都聊天的活动,什么游戏互动,都是虚的,为了气氛而已,只有和每一个男生面对面聊天,才最高效。
寻寻觅觅,终于我在一张报纸的夹缝里,发现了一次由报社牵头举办的相亲活动,活动形式就是“8分钟约会”。
“8分钟约会”,旋转式聊天的形式,女生在座位上不动,每8分钟全体男生起立向右挪动一个座位,有点像旋转寿司,能够确保在场的每一位男士和女士充分交流,有效了解到自己想要的信息,这种形式的相亲看上去刻板无聊,实际上干货满满。
我拨通了佳苑的电话。佳苑是我在第一次工会活动上认识的一个女生,当时不好意思和男生聊天,倒是认识了一个聊得来的女性朋友,她比我大一岁,也是本地人,在乡镇的卫生院做护士,个子小巧,善解人意,也很爱笑,当时在厕所门口借了一张纸而认识,聊得投机,就互加了联系方式。
“佳苑,我看到报社有相亲活动,可以和每个人面对面聊天,你要一起吗?”我想和佳苑一起去的还有一个私心,佳苑有车,而我还是本本族,光有驾照不敢上路。而且两人结伴比较安全。
“……是什么时候,我要看一下排班表。”佳苑想了一下问道。
“这周日下午。就是活动要交50元报名费,然后可以带一个朋友去,钱我交了,你和我一起,我蹭你的车好吗?”我把来龙去脉说清楚了。
“……可以的哦,我看过了,周日下午有空。”电话那头迟疑半晌,传来佳苑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