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股肱,百官之首,历来便是人中翘楚的企望。
太子近臣亦是如此,所谓近水楼台,更是未来可期。
当然,越惹眼的位子也就越危险,这就好比身处巨人之下,酷暑可享余荫,雷雨先得伞护,但巨人也有难堪之时,或三灾,或八难,就免不了做足下之尘,覆巢之卵。
二十年前的今天,身为国之储君的太子深夜遭袭,其时正值南北两朝交战,太子替父北巡劳师,结果于北部重镇“甘淮”被围。
危急中驻军紧急驰援,却还是晚了,太子罹难,包括太子诸率(类似于皇宫禁军)在内的侍卫死伤大半,整个行营也被一把大火烧了个精光。
这是立朝以来最大的危机,整个甘淮都乱了,一场混战下来不但行营覆没,数十官员被杀,连带军卒和百姓也有近万人死伤,可谓惨不忍睹。
而更令人不解的是,事发之前竟没有任何征兆,袭击者是谁?侍卫中是否有内应?这一切都没有答案。
据事后清点,在乱尸中有三百多死者来历不明,应该是那些人遗弃的。
这还不算完,仅仅一个月后太子妃及幼子也葬身于火海之中。
据查,太子妃乃是忧思过度致使神情恍惚,使烛火引燃了宫闱,以致母子双双罹难。
任何事情都有其存在的缘由,但甘淮一案的成因却始终不明,以致先皇在驾崩前还念念不忘,叮嘱无论如何都须查清此案,以告慰太子在天之灵。
如今二十年过去了,京城还是那个京城,却早已物是人非,时光荏苒,抖落了数不清的尘埃,已经没有多少人忆念起那段过往了。
当然,作为承接先皇遗嘱的圣上是不能忘怀的,他们是亲兄弟,一奶同胞,没有比断其手足更难以忍受的痛楚了!这也是他能对嫌疑缠身的镇西侯网开一面的原因,毕竟是先皇和皇兄的近臣,于心不忍呀!
其实甘淮惨案尚存一个疑点,那就是有个关键的人物失踪了,而这个失踪之人正是太子两大护卫之一的于太,那个位列天下九大高手的于太。
太子的另一位护卫名叫高申,被发现时已死于混乱之中。
很难想象,这样一位高手竟然死于非命,无声无息,那么对手也就绝非普通之人了。
于太是整个谜案中的关键,他的下落自然也成了谜中之谜。
皇宫里,皇上正在盯视着一份密报,这是西都将军府呈送的,十万火急。
太子少保唐宏业紧张地看着皇上,这密报里说了什么他不知道,但从皇上紧蹙的眉头里可以看出,事态严重。
“北面改朝换代了!”皇上放下密报满是忧心地叹道。
“圣上,是二王子都林?”唐宏业小心地问。
“正是,此人较之那老东西更为难缠,而且,唉!……功亏一篑呀!”
皇上面色难看,手上的“如意”也被攥得紧紧的,良久才看着唐宏业道:“老太傅何时启程?”
唐宏业赶紧接道:“微臣即刻传圣上口谕,尽快启程。”
“也不急在一时,那件事也须办好,嗯……让隋琮也跟着去吧,以备不期之险。”
“微臣遵旨!”
……
被派往西都的宋世宇也在关注这个于太,当年圣上就有意提到了此人,他当然不能等闲视之。
西都是两国交界之地,鱼龙混杂,从某种意义上也可说是进退两宜,确实是隐身的好地方。
之前刘全挨揍就与此事有关,他那位“朋友”宋翔就疑心许冬是当年的于太,这也很好理解,于太是在甘淮大火中失踪的,而许冬被烧得面目全非的脸不就是佐证吗?
其实宋老三是多疑了,许东自从军起就跟随刘世护左右,并三次相救,又怎么会是另外一个人呢?
再者说他也不能和于太相比呀,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许东勇武不假,但也不过是粗通武技罢了。
当然,许冬也并非粗得那么厉害,他教刘全的保命路数就堪称绝技,只不过刘全并未上心,白白糟蹋了好东西而已。
据军中将士讲,当年的丰山之役极为惨烈,北军在战阵中施以火攻,若不是许冬舍命相救恐怕就没有后来的镇西侯了。
许冬就是在那次战阵中被大火所困,被救出时已经奄奄一息,整张脸都被烧废了。
对这件事宋世宇也不是太在意,与他那个半信半疑的儿子宋翔相比他更倾向于疑,于太是什么人?九大高手之一呀!性格暴烈,睚眦必报,他能忍受断臂之辱还是折戟之恨呢?
没道理呀!此时他最关注的还是北朝,那里已经改朝换代了。
周琦殒命北朝,而其兄也没能逃出重围,被砍杀于河水之中,那要命的密件自然也就回到了都林手上。
十几年的筹谋功亏一篑,而最要命的还是惹恼了北边那些人,偷鸡不成蚀把米呀!
急急的脚步声中宋世宇的贴身护卫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