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城门的时候小翠已经变成了另一个人。
满脸的褶子再加一身土布衣褂,就连走路的姿势都与年轻挂不上边,任谁看了都是一个过了风韵之年且辛苦劳碌的乡下农妇。
此时她正坐在一架马车上,这马车刚好去小黑山附近,她陪了笑脸便轻易地捎上了一双脚。
乡里人实在,好说话,将近三十里呢,走路起码得一个时辰,凭她那张嘴怎么好让自己的腿脚吃苦呢?
小翠的能耐当然不止武功一项,就说这易容吧,如果她愿意可以片刻间把自己变成一个老太太,换个性别也不是难事,所以说能在外面混还得有真本事,光凭能吃可不行。
她手上有个百宝囊,是老爹传下来的,那里面什么稀奇古怪的物件都有,虽说不可能扮谁像谁,但让人认不出却是小菜一碟。
按她的想法,那个大马猴子肯定与张翼有苟且,否则也不会神神秘秘的,说不定就与那个布包里的东西有关,那不正是“螃蟹”想知道的吗?
对,就去小黑山找人问,不信他们一点汤都不撒!
如今的小黑山已经变了模样,自从贼人跑了这里又成了赶山人的地界,逮大兽的,采药的,收山的应有尽有,这里很多年都没有外人涉足了,好东西肯定多。
下了马车又走了一会儿小翠终于找到了进山的路。
此刻正是上午,山野间花花绿绿的,错落繁盛,别有一番景致。
不过小翠却与一般女子不同,她盯上的都是鸟兽之类的东西,基本上是烤了就能吃的。
至于花草,那只有病怏怏的小姐们才喜欢。
说来也巧,刚进山不久就见几个汉子在路边歇脚,她没犹豫便凑了过去。
“几位大哥歇脚啊!”
她不见外地凑了过去。
很少有女人进山的,即便有也是几个人伴着在山边采些山货,基本上不会往里走,林子大,迷了路可不是闹着玩的。
见几个人不吭声,还把异样的眼神抛来抛去的,小翠知道是怎么回事,便长叹一声道:“唉!都怪婆子我命苦,当家的害了大病,我这是来山上找药的。”
“哦,是这么回事。”
其中一人应了一句,随后又问:“大嫂找的什么药啊?”
“我是来山上找人的,听人说就他手里有这药。”小翠回道。
“这么大的山场找一个人?这人姓什么叫什么呀?”
“这……”小翠挠了挠脑袋,难为情道:“就知道长相,挺瘦个人,鼻子里有长毛,像个大马猴子似的。”
几个人都笑了,一人道:“那可怎么找啊!长年钻山的有几个胖子?这不是下海捞针吗?当心可别淹着啊!”
另一人道:“唉!我等也不是常年钻山的,大嫂还是去别处打听打听吧。”
“还能怎么办?一边走一边问呗,兴许就问到了呢?”
小翠摇摇头,站起身边念叨边往前走,引来身后一阵唏嘘。
让小翠没想到的是,还真有人见过那两人,而且还不是一个两个。
刚离开那伙人不久一个毫不起眼的小老头就出现了。
这老头大概六十多岁的样子,别看头发胡子都发白了,但腿脚却极灵便,一看就是常年钻山的,身子骨硬朗。
“这人老夫见过,身边还跟着一个黑脸汉子。”
“对对对!”小翠一听就来了精神,几乎把假嗓子都忘了。
小老头似乎有些泄气,不无憾意道:“之前见过几次,都是在就近的山腰和谷口那边,不过这十来天却没见到,应该是走了吧。”
“那您看到他们都采什么药了吗?”小翠急切地问。
“这……这怎么能知道?”
小老头无奈地叹口气,又有些对不住似地说:“他们采药很是特别,两个人隔挺远对着比手势,还在地上划着什么,好像是计算药材的方位吧?确是神奇!”
说完他又指了几个大致的方位:“去那几个地方碰碰运气吧!……唉!”
一声叹息,似乎是感慨做人之不易,又像是在怜悯这位农妇,为了自己的丈夫,难呀!
到了老者所指的地方看了看,也无甚特别,倒是有不少石头,遍地都是,奇形怪状的。
看了半晌也瞧不出个所以然,最后只得扫兴地离开了。
下山时小翠又遇见两伙人,他们也见过那两人,其中几人还看到了黑脸汉子手里的罗盘,甚是奇怪。
……
采药还计算方位?真是奇了怪了!他们到底要算什么呢?
小翠带回的消息一下子把刘全推进了五里雾中。
不过这事还不算急,也急不得,眼下又一件事倒是让他有些坐不住了。
广义又来新县丞了,关键是这位县丞来自镇西将军营中,据说还是镇西将军宋世宇的人,这可不得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