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接下来的计划,姜洋早已经有腹稿,计划一旦顺利开展,绝对可以一举限制西方教的“佛法东传”,挽回人族气运。
西游取经的时间快结束了,留给姜洋的时间不到五年,他要快速做好准备。
一旦佛门的佛法典籍传到东方来,对于人族的信仰、文化、政治都会产生巨大的冲击,最后分割人族的气运,导致人族气运被西方教分享。
所以,姜洋要尽快布置,假以时日便可固守人族,免遭佛门的佛法冲击。
侠以武犯禁,儒以文乱法!
大意是武功高者容易冲犯禁忌,丰富涵义的文墨可以扰乱法纪。
因此说儒家文墨非常厉害,依靠曲解文字也是家常便饭,不足为奇。
由于法纪通过条规条例张榜让人熟知,而曲解文字的叙述可以让未开化的人们理解错误。
姜洋就是想从这一方面下手,他针对的不是国家法度,而是想曲解那些佛法,让百姓理解错误,以便打击佛法的神圣色彩。
当百姓心中产生,佛法不过如此、信它就错了、轮回不现实、来世报毫无意义等佛法言论都是错误的,那佛法东传还有什么意义?
三清只需泥土身,
佛祖却要黄金镀。
乱世菩萨不问世,
老道背剑救苍生。
盛世皈依佛门下,
道门归隐少林间。
佛曰普渡众生,可也没见过渡了谁。
足见佛门有多么虚伪……
人类文明贵在传承延续,而入佛门却要出家受戒,那不是要断子绝孙吗?
完全违背了人伦大道……
说那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可也没见哪个皈依佛门的恶徒成了真佛?
完全是欺世盗名……
导人向善,为何却又怀抱佛怒金刚?
戒骄奢淫逸,为何却又铸造金身佛像、白玉观音?为何还要缝制金丝袈裟?为何还有欢喜禅宗的存在?
如此说一套做一套,岂有信奉可言?
……
姜洋让人采购大量纸张,编书十万册,开拓民智,传学授艺。
又造书十万册,内容全是剖析那些用来愚民的佛法。
这就是他的层层递进计划,凡事不能一蹴而就。
为民开智是一定的,不然如何传学?
当然,他这么做肯定先得罪那些世家门阀,毕竟为民开智已经触动了他们的利益。
在封建时代宣扬反封建的思想,那不是对世家门
人们活在世间,总是感觉有太多的负累,有些力不从心者就像老迈的乌龟,缓慢地负重前行,还不知道哪一天是个头。
这都是因为世家门阀掌握了大部分的生活资源,百姓想活着,就需要依靠世家门阀,没有了自足性,失去自由。
如果百姓都开智了,懂得更多的生存技艺,自强自存,不再依靠世家门阀。
当世家门阀没有了百姓的供养,没有了吸食的对象,世家门阀很容易就会从此衰落。
因此,姜洋要对付佛门,还要先对付世家门阀才行。
不过这都是小事情,李慢慢已经在前往大唐都城的路上。
世家门阀的势力太大,大唐李氏便是起于门阀,唐王自然知道门阀的力量有多么令人忌惮,他自然也很想削弱门阀的势力。
只要李慢慢取得唐王的支持,下一步计划就更容易开展下去。
陈皮皮等人也在极力培养门生,以尽快培养一批能够独当一面的“传学者”,为下一步计划做准备。
目前最费事的还是缺乏钱物资源,毕竟在大唐境内、甚至周边国度为民开智,需要建设学园等教学设施。
布点肯定不少,人力物力绝对是一笔庞大无数的支出。
金山书院的建设已经把姜洋以前的黄金储备都霍霍光了,现在不能再掏出一分子。
他也想挪用昊天界里的金银,最后发现不通行。
因为金银钱币都是气运之物,涉及到气运,自然有一些规则的限制,否则天机就容易被扰乱。
好在两天后,李慢慢回来了,带着好消息回来。
原来他到达长安之后,通过国子监面圣。
虽然李慢慢没有入官场,但是他当年的金科状元之名并未削除,而且又是金山书院的书阁阁主,国子监自然非常给面子。
李慢慢引用了姜洋提前准备的一句话“愿人类生而平等,人人如龙,国强民盛”,这一句话打动了唐王。
只要不是推翻朝廷的中央统治,不去撼动李氏唐王一族的利益,他自然愿意援手支持。
不说为了大唐社稷安定,仅仅为了解决唐王心中“门阀”的难题,他都会双手支持。
但他不会明着来支持,只会暗中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