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苦,我立志要走出自己的一条特色乡土之路。
短短的一年里,我收获了很多,虽然在《北京文学》上没有发表代表作,但一个文字的启示,一个问候的表达都是我对《北京文学》的深爱。
2005年,由于家庭所需,我停止在故乡经营自由撰稿工作室的脚步,又开始了北漂的征程。
从2005到2010年的5年间,我在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之外,就是读书写作了。但这5年,没有给《北京文学》投稿,把一种牵挂思念放在心里,踏实诚恳地做着自己最基层的事情。
最难忘的是2010年夏天,我在北京某公司上班,在刘家窑工作区做保卫工作,上的是长夜班。白天,睡醒了的时候,总是去报刊亭浏览当天的报纸和杂志。记得是立秋之后的一天,我在报刊亭浏览时,发现一本与平时杂志不同封面的《北京文学》。于是,我便招呼报亭老板拿来看看。这是《北京文学》创刊60周年特刊纪念。此刻,我不假思索得将这期杂志买下,回宿舍好好欣赏拜读。
说起给《北京文学》投稿,有很多曲折的故事。《北京文学》要求的是文字打印稿,不要电子邮件稿。要邮寄就要找打字社找邮局,有点耽误时间,说起来很是不方便的事,于是就冷淡了对《北京文学》的投稿。
最后一次投稿是在2015年夏天,我在北京京林园林公司任职时,在昌平半壁店工作区上班,利用业余时间和工友一块坐公交去顺义区高丽营镇上的邮局邮寄稿件,至今都没有音讯,不知收到了没有。稿件还是在故乡外出前打印好的,不然的话更不方便了。其实,这次投寄稿件是坐公交往返10,99公里的路程,再加上步行1,2公里。可见投稿邮寄的繁琐。从此以后,就不再给《北京文学》投寄文学稿件了,也跟他少了来往。
岁月不饶人,该干什么还得干什么,有饭碗有事业就好!与人与物的情感是岁月河流的沉淀和冲刷。不忘初心,与时代同步不断更新自我观念,一颗红心一种红色信仰一种坚持下去的力量会给耕耘者浓厚的生活奖赏!
祝福《北京文学》!
祝贺《北京文学》!
我们的友谊永远珍藏在红色灵魂之上,用艺术去完美缺憾的青春梦想,我们的日子会越过越好……
2021年6月26日为《北京文学》作于河子书屋
作为乡土文学的执求者,我知道该怎么去做,基层地气人脉这是最受欢迎的文学故乡!
看好脚下,与最基层体验草根生活,和《北京文学》无关,和我的岁月花儿红相伴,最初的求学,电影学院的初衷,我知道高粱和小麦的情暖。我的日记最懂基层,我在《河子日记》中写道——
●谁发现了你
你有你的为人处世
谁发现了谁
谁挖掘了谁
不说垃圾人才
因为不是有缘初见
过来的人不说你中奖的事
故乡有故乡的云
远方有远方的雨
狂妄自大不说过往
有追求的草根叱咤风云
意外的人缘故事有了收成
不说多与少
不说精品与垃圾
普通人的光彩在现实生活里捕捉
人光彩了
不要骄傲
有财是你生活的造化
也是有人承认你的普通
画个眉毛
却没有眼睛
灵魂何处
有心人却不懂
看好现实是普通人的阳光
2021年3月16日看人间艺术风景而于北京电影学院
笑是一天哭也是一天,面对最初的梦想,你不必彷徨,好好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好。
玉米和大豆养育了我的才情,用文字表达心声讲给《北京文学》——
●玉米泪
一场无情的暴风雨袭来
给庄稼带来沉重的伤害
玉米树木泪在黄河岸边
自然风雨不近人情安然
诗人有心去田间一转
摄下点点滴滴泪眼
农民的血汗玉米感言
风雨的扼杀玉米倒下
自然无情
人间有爱
共同致富在中华大地
你有损害
我有保险
不怕风雨侵袭
只管放心工作
秋后还是一个丰收年
2021年7月29日为风雨侵袭农田而作于河子书屋
●玉米感言
童年的回忆
月圆农家小院
黄河灌溉支流里捉鱼
丰满了稚嫩的心灵
种下月亮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