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谷>武侠修真>那年花开1981> 第五百三十三章 还不如李野招人喜欢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百三十三章 还不如李野招人喜欢(1 / 3)

第534章还不如李野招人喜欢  李野说出“我说了不算”之后,就发现对面的几位电影厂领导并没有特别吃惊,而是轻轻的笑了。

李野也淡淡的笑了。

《烽火逃兵》虽然是李野署名的小说作品,但后面有一行注释――根据真人事迹改编,所以很多嗅觉敏锐的人,就可以猜出里面的端倪,

比如当初的柳慕寒,就猜到这很可能是一篇大佬定制文。

而人家电影厂这种“风向标”式的单位,某些嗅觉可一点都不比柳慕寒低。

“李野同学,那你的意思,如果我们要拍摄《烽火逃兵》的话,还需要征求谁的同意呢?”

那需要征求的可多了,想想都够头疼的。

李野当初写稿子的时候,可没少收到几位大佬的催稿和书评,

一部小说,怎么可能照顾的面面俱到?嫌弃这个角色太单薄了,指正那个角色华而不实各种意见是层出不穷。

普通读者都是大爷,何况这种特殊读者?哪一个都不好惹呀!

不说别人,未来大舅哥正在谈的那个对象潘小瑛,就曾经替她的爷爷给李野写信催稿,还提过意见。

在影片上映之后,还引动了海峡两岸关系的松动。

但计划报上去以后,八一电影厂的负责人考虑到社会影响,并没有及时作出决定,

甚至后来内地对果军正面抗战已经有所宣传,《人民日报》上也刊载了《台儿庄光照人间》的文章,但他们仍旧犹豫不决。

一直到后来在机缘巧合之下,执导拍摄过《地道战》的杨姓导演,看到了《血战台儿庄》剧本后,才打算将这个故事搬上银幕。

但这剧本在创作出来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无人问津。

后来到了八五年三月,还是桂省电影厂果断决定,花了3000元的高价,从那两位作者手上买下了剧本版权。

电影厂这些人的谨慎态度也不是没有原因的,因为在当时电影的宣传力度太大了,在娱乐模式单一的时代,一部电影的上映,几乎可以做到“全民皆知”。

《烽火逃兵》中的男主角胡义,是从淞沪战场上溃退下来的败兵,然后因为“爱情”做了逃兵,护送女主之一的苏青北上抵达根据地,触发了后续敌后作战的一系列剧情。

不过这部电影的诞生,可不是一帆风顺,而是一波三折。

这次要是拍电影,那意见还不给你一箩筐?

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正是风向变动的时代,也许再过一年就没问题的事情,今年就能让你进去吃点营养粗粮的。

但是京城电影厂的肖主任却笑着说道:“李野同学你太过敏感了,我们兄弟单位已经开始拍摄一部表现果军抗战的电影,所以你这剧本过审应该没有太大的问题。”

李野一愣,脑海中的生物硬盘快速转动,搜索出了一部电影,还有一些相关的记忆。

所以这部电影,在内地电影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1981年,文化部的一位干部偶然看到了一本某抗战名人的自传式回忆录,被书中描述的血战台儿庄的场景深深震撼,

尤其是在台儿庄战役中,中国军民不屈不挠,可歌可泣的一幕,让这位大佬动了心思。

《血战台儿庄》,桂省电影制片厂摄制,一九八六年上映,后来获得八七年的金鸡奖和百花奖。

所以李野淡笑着道:“那本书其实是我和另一位作者一起写的,但最后她放弃了署名,所以我需要征求她的同意,

另外在这之前,我想确定一下,这种题材的剧本能够过审吗?毕竟男主角胡义的身份,还是非常敏感的。”

这需要很大的勇气。

毕竟在八十年代初,人们思想观念虽然与前些年有了不少的变化,但对于过去很多事情的评判,仍不可避免地趋于保守。

然后这位干部就找到了一位好友,创作出了《血战台儿庄》的剧本,并发表在1983年《八一电影》第4期上。

“已经开始拍摄一部电影?”

虽然他是手刃无数倭兵的抗战杀神,但他的出身毕竟是那边的,未必就符合现在的风向。

后来为了影片拍摄,桂省电影厂还找到了台儿庄战役的某个参与者,当时防守枣庄地区的九十三军军长李仙州。

当电影厂说明自己来意以后,在战争年代见惯了修罗场面的李军长,都惊疑不定不敢置信,由此可见这部电影在当时有多么大胆。

只不过这种冒险,也换来了很大的回报。

在电影上映之后,统占部的大佬都做出正面评价――这一部电影,顶得上我们数年的统占之功。

海峡对面的某人,也随之松口,同意了老兵回家探亲的强烈意愿,为以后台资工厂在各个特区雨后春笋的出现,打开了限制。

李野考虑数秒之后,终于抬头问道:“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