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吧 ? 我路你再睡吧 7 “
折绾 : “ 行 。“
素膳 :“ 去你屋子吧 7 “
折绾 : “ 好啊 。“
素膳松一口气 。
逃出一劫 。
但话本里面的故事还没有看完呢 , 睡到下午起来再偷偷看吧 。
袁耀见夫人风风火火的进了门 , 又风风火火的出了门 。 他见怪不怪 , 只问儿子 ,“ 你阿娘做什么去 ?“
袁家大郎道 :“ 孙家姨母今日从丹阳回来 , 估摸着去她那边了 。“
袁耀便了闭了嘴巴 , 啧了一句 ,“ 你阿娘每日忙得很 。“
袁夫人一一姓徐名琴 , 确实忙得脚不沾地 。 她还有一桩大事要跟姐妹们说 。
孙三娘刚从丹阳回来 , 才进屋 。 她去了三个月一一本是想等爹娘下葬就走的 ,
但去的时候 , 爹娘见了她 , 弥留之际说了许多的好话 , 人死其言也善 , 回忆往昔 , 人死债消 , 她哀伤之余 , 便又为爹娘守了三个月的墓 。
先让阿隼回书院读书 , 准备明年的春闸 , 只留下了雁雁和莹姐儿跟着 。 她也没让两个孩子跟自己住在墓前 , 只让两人住在她买的宅子里 。
如她所想 , 爹娘一死 , 大哥对她也没了那股气势 , 反而老老实实起来 , 整个人诡媚得很 , 对她低下了头颅 。
她是夏日走的 , 回来都入秋了 。 屋子里倒是干干净净 , 只她从丹阳带了许多东西回来要归置 , 便乱得很 。
丫鬟婆子们都在搬箱笼 , 等搬完了 , 孙三娘一转身 , 便见徐姐姐憎着话坐在那里 。
这回雁雁和莹姐儿都跟着回来了 , 见她这般也好奇地很 , 只不敢乱问长辈的话 。
折绾便将两个小的赶了出去 , 给孙三娘和徐琴都沃了茶 。
徐琴喝茶堵嘴巴 。
孙三娘乐道 :“ 徐姐姐 , 你要是有什么话便直接说 。“
徐琴 : “ 等你忙完 , 我憋得住 。“
折绾可憋不住 : “ 到底什么事情啊 ?“
徐琴 :“ 哎哟 ! 你们这么一个个的问 , 我哪里憎得住嘛 ! “
折绾和孙三娘都笑得不行 , “ 那你就说嘛 。“
于是 , 孙三娘还没有来得及说丹阳郡的事情 , 徐琴就大声道 :“ 我娘家的族长找到我 , 说要给我单写一本传记 。“
孙三娘眼睛亮起来 ,“ 这可是大事 。“
按照当地的规矩 , 外嫁女是不能入族谱的 。 这是老祖宗的定下的规矩 , 后人轻易不敢违背 。
可有了出息的外嫁女该如何拉近关系 , 为自家门楣添光耀呢 ?
祖宗是死的 , 后人是活的 , 于是就有了给外嫁女写传记的事情 。
他们将传记跟族谱一块珍藏在祠堂 , 受后人传承和供养 。
徐琴笑着道 :“ 我可是徐家第一个写传记的 。“
折绾很是为她高兴 ,“ 这是你应得的 。“
徐琴便很是感激折绾 ,“ 当初 , 我在京都的时候举步维艰 , 连门都不敢出 , 还是见了夫人您 , 我才有了现在的成就 。“
所以即便她现在成了别人恭恭敬敬叫的夫人 , 她也一直对折绾恭谨着 。
折绾温和道 :“ 这都是从前的事情了 , 哪里就值得你一直说 , 徐姐姐 , 你能走到今日 , 是你自己聪慧能干 。“
徐琴 : “ 我就喜欢路夫人说话 , 夫人一直肯定我 。“
她说着说着还要哭 , 折绾赶紧道 :“ 多大的人了啊 。“
孙三媳 :“ 叫厨子做个锅子吃吧 ? 正好配着徐姐姐的眼泪下菜 。“
徐琴用帕子擦眼泪 ,“ 快别打趣我了 , 我是太激动了 。“
她感慨道 : “ 我哪里想得到今日啊 。“
直到回去的时候 , 她已经醉醒醒了 , 还拉着大儿媳妇的手道 :“ 我当时在京都 ,
听不懂别人说话 , 别人也听不懂我说话 , 你父亲就买了个始室回来 , 由她代替我出门走亲 。“
大儿媳妇是袁耀做了阁南知州之后为儿子求娶的闽南望族 , 贤良淑德 , 聪慧伶俐 , 很是孝顺 , 徐琴极为喜欢 , 平日里相处得跟亲母女一般 。 但这些微未时候的事情 , 她一直没跟儿媳妇说 。
她自己都不知道是什么缘由 , 就是不愿意说那些事情 。
这回喝了酒 , 她倒是想说一说了 。 她嘀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