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谷>女生耽美>小大姐上河下> 第38章 学堂遇贵人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8章 学堂遇贵人(1 / 2)

齐存弟卖油条越来越快。他知道哪条街买油条的人多,哪条街住户通常几点开店门吃早点,不至于白跑路浪费时间。他每天从竹巷街开始叫卖,然后向西经过状元里街,折进湖嘴街,向南一路叫卖,然后向北进入花巷,等到了估衣街,基本上就卖完了。

竹巷街南面有个学堂,叫“萧湖学堂”,在萧湖北部。学堂里官家富家子弟居多。这里原本是一个园子,一片水域。由知府出资两千两银子办理此学堂,另外两千两银子由盐商会长程贵祥出资。

萧湖里有一个塔,原本是佛教朝拜的地方。湖中间有一条莲花街,平时初一、十五有善男信女来烧香朝拜。宝塔向南经过一条游廊,春夏秋冬四季花草掩映,春有百草,百花,夏有蜇虫鸣鸟,绿树盎然,秋天这里黄、绿、红层林尽染,冬天梅香冷艳。

程贵祥延请汪先生来此教学。先生一生严谨治学,通晓经史子集,现任萧湖学堂先生。汪先生名汪正,学富五车,因“屡困乡举”,开课授徒。书院自汪先生来此从教寥寥二十余载,已经高中五位举人。这里环境优美,空气幽静,存弟每次卖完油条都要来此听课。他挽着卖油条的篮子,趴在窗口听讲,每每听得投入,直到学堂下学才回去。

汪先生平时知道有人在外偷听他讲课,多次想出门来邀请这位男童进门一起学习,可是,他转念一想,担心自己的善意反而吓跑好学的男童,于是,就由他去吧。一个在里面讲,一个在窗外听,彼此心照不宣,互不干扰,这样下去,也挺好的。汪先生喜欢这样的孩子,齐存弟喜欢这样的学习方式,自由、随性。

今天,夫子出了一道题,让学子们讨论,这道题是:“民间宗教盛行,朝廷三番派兵镇压,何故?”请引经阐明。

赵正答曰:“民间宗教,自言为王,妖言惑众,削弱圣威,所以取缔。”

夫子曰:“出于何典?”

赵正在思考中。

“《荀子·宥坐》记载:孔子为鲁摄相,朝七日而诛少正卯,门人进问曰:‘夫少正卯,鲁之闻人也,夫子为政而始诛之,得无失乎?’孔子曰:‘居!吾语女其故。人有恶者五而盗窃不与焉:一曰心达而险,二曰行辟而坚;三曰言伪而辩;四曰记丑而博;五曰顺非而泽。此五者,有一于人,则不得免于君子之诛,而少正卯兼有之。故居处足以聚徒成群,言谈足以饰邪营众,强足以反是独立,此小人之杰雄也,不可不诛也。’”有一个声音答道。

稍停,那个声音继续说:“反观邪教组织,为首者多有上述行止:心达而险,自立为王,与圣上分庭抗礼;行为乖张而固守;妖言惑众,巧言令色;藏污纳垢;于小人中称雄,号令天下。因此,正直者人人得而诛之。”

夫子目视众徒,发现大家都朝窗外探寻,遂走到门外,见一位清瘦少年,大约舞勺之年,衣衫敝旧,天庭饱满,双目炯炯。只见他手执一柳条篮,里面沾了油腻,正言辞灼灼隔空回答夫子的问题。忽然看见夫子立于眼前,遂红了脸,口中嚅嗫道:“抱歉,先生,在下是否打扰先生了?晚生不是有意的,实在抱歉。”

汪先生饶有兴趣地问他:“你在窗外干嘛?怎么不进来?请问尊姓大名?”

少年说:“在下喜欢听先生讲学,所以经常来学堂外面叨扰。晚生免贵姓齐,齐存弟。因家贫,交不起学费,不能入门听讲。”

“你读过书吗?”

“小时候读过。先父在时,很重视对在下的教养,五岁开蒙,通读《四书》。十岁那年,家中多有变故,家道中落,家父仙逝,在下与家母相依为命。晚生伺候家母,靠卖油条赚些零碎银子贴补家用,勉强度日,并无力承担学费。只是在闲暇时候听一听先生讲课,不曾想扰了先生授课,多有得罪,望先生海涵。”存弟说着,向先生躬身作揖,退出去走了。

“请留步。”先生看着存弟转身离开,急忙叫住他,说:“你既然这么好学,又有过人的天资,何不一起来学堂读书,学资可以免除,只是,谋生的行当还需要自己周全。”

“不可,不可,这样势必太麻烦了,可谓受人之恩,小的怕无以为报,”存弟有点不知所措。

“无妨,天降人才让在下遇到,是在下的造化,还请公子能考虑老生的建议。”

“晚生回去跟母亲商量,看母亲的意见如何,不管怎样,明天巳时,晚生在这里等先生,给先生回话。”

“那好,无论如何,请说服令堂允了公子来读书,明天巳时见。”

存弟回家,见过母亲,把当天卖油条的钱悉数给了母亲。母亲接过钱,看着存弟,存弟欲言又止。母亲看着他,等着他说话,他一转头,去厨房劈柴去了。

母亲叫住了他,问:“我儿今天遇到什么事情了?”

“无事,母亲。”

“知儿莫若母,你的心思骗不了我。我把你从小养到这么大,你一点点小心思都逃不过为娘的眼睛。有什么想跟为娘商量的,快点说来一听。”

存弟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