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一样的流程,乡里乡亲帮忙,赵掌柜提供食材和厨子,李庄家宰了十只鸡,饭菜一如既往丰盛。
到了重头戏,两个小主角穿着虎头鞋和红通通的小娃服坐到正中间,开始抓周。
虾爬子不用说,选了大刀,小鱼儿则是选了那杆秤,大家好话一箩筐。
“一个当兵守国,一个赚钱养家,庄子有福气。”
“是啊,小小年纪有主见,不犹犹豫豫,有他爹娘的魄力。”
“……”
这些话说到两口子心坎上,相视一笑,一人给一个娃娃喂口桑葚酱,两个娃娃吃得香甜。
“这是啥,一股桑葚味,看得我都馋了。”菊老太问道。
“菊叔太真厉害,这就是桑葚做得,我自己琢磨出来,味道还不错,大家舀一勺在馒头上试试看,挺好吃。”赵月儿端出一盆桑葚酱,李庄抬出一箩馒头。
大家都束手束脚的,拿不定主意,赵月儿笑笑,拿起一个馒头,从中间掰开,舀了一勺桑葚酱在馒头上,均匀抹开,然后把两半馒头合在一起,一大口咬下去,酸甜在嘴里弥漫开。
大家看她吃得香甜,也如法炮制,本来赵月儿还担心会不会抢勺子,但现场出乎意料的井然有序,大家你抹酱我就掰馒头,时不时挑挑你的毛病:“诶,没抹匀。”
“嗐,大老爷们儿讲究那些。”被挑毛病的人一口咬下大半个馒头,生动诠释自己的不屑。
“哈哈哈哈。”旁人被逗笑,气氛很不错。
等大家都尝了桑葚酱,赵月儿才和村长商量:“这桑葚酱是妇人琢磨出来的吃食,山上天天落那么多桑葚,就是喂鸡也懒得去捡,如今有了这个做法,能少点儿损失。”
村长点头:“是啊,过半个月又要养一批蚕,这半个月你们女人家辛苦辛苦做桑葚酱,就是卖不出去孩子也能多个零嘴,不然等又养蚕了,光是一群大老爷们儿去干扯桑叶那精细活就能把桑葚都给糟蹋了。”
汉子们都笑了,他们扯桑叶可没耐心,能保证不伤到桑树已经很不容易了。
张军出来带了个节奏:“这半个月你们做果酱,后面养蚕的活都丢给男人家做,你们就负责时不时看看,别被你家男人粗手粗脚给养死了就成。”
“那感情好,相当划得着,怎么样,我家那口子,你答不答应?”花婶子第一个跳出来。
“啧,你这娘们,答应,答应,你在家也不管蚕好吧,就说那蚕咕踊看着恶心。”她家汉子李牛没好气吐槽。
“哼,我不管,反正现在就是我可以面子里子都坦荡不管了。”花婶子笑眯眯地。
李牛皮笑肉不笑,塞了个馒头到她嘴里:“行了,成天净气我。”
“哈哈哈哈。”
院子里大家或坐或蹲或站,就着两人的对话吃馒头更加津津有味,乐呵呵笑出声。
花婶子和李牛刚成亲一年,感情却很好,加上两口子一个热情爽朗,一个老实憨厚,在村里人缘不错。
吃了馒头不过是垫垫胃,事情说完了,也就摆桌子开饭了。
三七炖鸡,椒麻鸡,酸辣鱼,水腌菜煮红豆,狼牙洋芋,凉拌折耳根,除了三七炖鸡是滋补的,其他菜都酸辣有滋味,热天吃这些最能让人胃口大开。
小孩子单独开了两桌,围转着添菜的花婶子和杨香忙得够呛,这狼牙洋芋在孩子桌格外的抢手,刚抬来还没放下呢,就有孩子嘴甜得嘞:“婶婶,我想要赶一些洋芋到碗里。”
孩子湿漉漉的大眼睛盯着,又是小奶音,杨香和花婶子哪有不乐意的,多跑两趟就是了。
这狼牙洋芋在女人桌也受欢迎,男人桌的话倒还好,下酒不错,但在肉面前,不值一提。
除了狼牙洋芋,孩子们另外喜欢的就是酸辣鱼里的粉条,这是赵月儿闲来无事做的红薯粉,去年的囤货过了一个冬天所剩无几,勉强够应付今天这一餐。
见孩子们爱吃,几个妇人都来跟赵月儿请教,赵月儿寻思也不是很难的事情,“这东西容易做,就用去年晒好的红薯干就成,要不这样吧,等明天教你们做桑葚酱的时候顺带给大家看看咋做出来的,刚好家里的要没了。”
红薯干家家都晒,切片了就囤着,农家人过日子精细,赵月儿家还是存货少的那一批。
“成,我家剩老多了,阿月,明天婶子给你送些过来。”花婶子搂住赵月儿胳膊。
其实她和赵月儿同岁,但是因为李牛辈分大,所以赵月儿得喊她一声婶子。
赵月儿挺喜欢花婶子的性格,闻言也不客气,还打趣了她两句:“那感情好,你多做些,坐月子啥的也可以吃,抵饱。”
花婶子看着赵月儿咧嘴笑:“这眼睛咋那么毒,昨个儿我和你李牛叔去镇上看,孩子都四个月了,但俺胖,谁也没看出来。”
赵月儿反倒被吓了一跳:“怀孕了还天天爬山?!”
花婶子瞅她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