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池道:“实际上,刘邦曾多次猜疑过萧何,萧何曾上书,因为皇家上林苑中有许多空地,且荒弃不用,他希望能让百姓入内耕种,结果被刘邦猜疑,非说萧何收受了商人的财物,才替他们算计着皇帝的上林苑。”
“还有一次,有叛军造反,刘邦率军在外作战,经常派人回来询问萧何在干什么。”
“萧何乃是大汉丞相,军在外,他自是要留在后方,筹措钱粮,募集兵员,因为朝廷无钱,萧何便自己捐钱补贴军队,才能为前线继续供给资源!”
“这在刘邦眼里,乃是贿赂将领,染指军权!”
“萧何为上林苑之事,向刘邦为民请愿,这在刘邦眼里,实乃谋划民心!”
“而且,上林苑是刘邦的,萧何为民请愿,却是自己做了好人,百姓还要感念萧何,而刘邦不同意,刘邦反而做了坏人,左右看都是刘邦吃亏,萧何占便宜!”
“因此,萧何听从门客建议,贱买百姓土地,自污其名声,而让刘邦放心!”
李斯听到这,恍然大悟。
就连祖龙也是戏谑一笑。
曾几何时,大秦军神王翦,率六十万大军灭楚!
但这位老将,却是按兵不动,接连的派人回咸阳,向祖龙要这要那!
他要女人,要府邸,要银钱!
祖龙通通都给!
这不也是因为,王翦手握重兵,那可是整整六十万!倾国之力!
他生怕被祖龙猜疑,这才想办法自污,让祖龙放心!
不过,以嬴政之胸怀,他对王翦是非常信任的!
并且,嬴政也一直在配合王翦的要求,要什么给什么,这也体现了其对王翦的信任,并不虚伪。
楚国灭亡后,王翦告老还乡,再不染指权力中心,功成身退。
这与萧何所做的事,也没有什么区别。
只不过,唯一的不同,是刘邦真的猜疑了萧何,而祖龙,却一直都信任着王翦!
秦池笑道:“刘邦将萧何下狱,但过了一段时间,他自己开放了上林苑给百姓耕种,自己收获了民心,而萧何,因为自污,收受了商人财物,在民间口碑进一步受损。”
“之后,有大臣进宫,为此事批评刘邦,使得刘邦愧疚,释放了萧何,自比桀纣主,而相国为贤相。”
“自此之后,萧何官复原职,甚至刘邦去世后,太子刘盈即位,萧何被刘邦托孤。”
“此为萧何为臣的
“其人出身平平无奇,沛县一狱吏,但位极人臣后,却依旧保持年轻时候的节俭、朴素之作风。”
“而置田宅必居穷处,为家不治垣屋,他甚至觉得,如果后代贤能,可以效仿他的简朴,如果不贤,田宅也不会被权贵之家侵夺。”
“这样的道理,又有几个功臣,能做到呢?”
秦池一言已毕,祖龙和李斯皆是陷入沉默。
看来,这个萧何还真是个贤能有才干之人。
祖龙不免感叹:“如此贤才,怎会仅仅是一个狱吏?”
就连李斯也是不住摇头叹息。
秦池却是掷地有声:“这便是氏族之弊!使有才能之人,无法升迁,使贤者,不能得其位!名不副实也!”
祖龙和李斯闻言,皆是点头。
“你推荐此人,很好,不过他却在后世辅佐刘邦开创了汉朝,并非我大秦贤才!”
祖龙有些担忧。
毕竟,萧何是汉朝的功臣,他对大秦是何看法?
有如此才能之人,仅仅是一狱吏,说不得在这萧何心中,十分不服罢!
秦池却道:“萧何此时,当还是心向大秦,只不过因为大秦分崩离析,叛军四起,天下大乱,萧何这才不得已辅佐刘邦起事,所为的,也是他萧氏一家人的安危和前程。”
“所谓天下大乱,英雄辈出!”
“反而太平盛世时,不会有这么多贤才,因为没有机会给他们发挥。”
“想那刘邦身边,多是屠狗贩肉之徒,可个个都有着超群的见识与眼界,刘邦一沛县亭长也,若非他有着不凡的用人之能,愿意听从建议,也不会夺取了这大秦天下!”
就连秦池都不由感慨。
一个小小的沛县,竟全是人才。
“陛下,建立一个朝代,一个县的人才就足够了,绝大多数时,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我泱泱华夏,最不缺的就是人才、天才,其人多如牛毛!而最缺乏的,实际上是那能开国的皇帝!是那用人、识人之能!”
“而这样的能力,刘邦恰恰就有!”
祖龙背负双手,淡淡一笑:“而你,来自后世两千年,你当也该有此能!”
秦池嘴角一抽:“陛下说是,那便是吧!”
他确实有把握收伏萧何。
“朕,让你来负责此事,将此人拉拢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