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长长的叹了口气,起身拱手道:“多谢,你的话,让我醍醐灌顶!我适才身在局中,想不通这些关节,你一提,我就明白了。”
“是啊……老师怎么会怪我呢……是他教导我与韩非成才的啊……”
李斯感慨万千,想到以前之事,尤其是与韩非的种种,更是眼眶有些通红。
他虽然心中嫉妒韩非,出身好,才学厚,心思聪慧,天资卓绝。
但毕竟,他们曾是同窗!
杀了韩非,他承认,是有些自私自利的想法。
但更多的,是为大秦!为陛下!!
斯!没有做错!
虽然他是这么想的,但一想到荀子入咸阳,还是会有些忐忑。
“陛下灭儒,老师应当不会生气吧……”李斯说道。
秦池在旁边笑了:“怎么会生气呢?荀子应当是最反对那些腐儒的了,动不动就叫嚣要恢复古制,这与你老师的立场所背。”
“况且,我与陛下灭儒,其实并非是为了焚书,而是为了垄断氏族手里的知识,也就是典籍、经文等,这些书籍若能重新刊印,你李相整天都在将作少府监管活字的制作,肯定是清楚其作用的,削弱氏族!大秦才能延续万年!”
李斯重重点头。
之后,他告别了秦池,心中虽然忐忑,但也认可秦池所说的那些话……
……
一路上,荀子感慨连连。
他已从齐地出发,来到咸阳的路上。
这段时间,一路之上的所见所闻,距离咸阳越近,越让他感慨秦池此人的能耐。
雪盐、杠杆之物、纸张、印刷……
荀子甚至让自己的学生前往书肆之中,购买到了一些用刚从咸阳运送出来的纸张。
这些纸张被刊印成册,上面的篆字深美而端正,让人爱不释手。
“这些书册,在齐地还未曾见到。”荀子抚摸着书册,只觉这纸张如碧玉一般顺滑。
赶马车的是荀子的学生,毛亨!
也是史上著名的大经学家!
天下一统后,他一直隐居在齐地,跟随着荀子。
后来,荀子去世后,毛亨迁徙,隐居于鲁地武垣,入籍河间,遂成本地人,著书立传,人称“毛公”。
此刻,人近中年的毛亨,是荀子身边唯一的近侍,也是他最称心的弟子,照顾着荀子的起居、生活。
遂闻言笑道:“老师,这些书册也是刚刚从咸阳刊印,这才放出来没多久,听说各地的书肆之中,在被收缴书籍之后,秦宫保留了原本,而用纸张刊印了副本拿出来贩卖!”
“有许多书,不曾现世过,皆在一些豪族、世家们手中珍藏!”
“陛下此一节,让这些书籍重现天日,让天下士子,都能读到这些珍本、孤本……”
“老师,我觉得此乃是大功一件呐!”
荀子闻言,点了点头。
他对于灭儒,颇有想法。
而此刻,结合这些印刷出来的书册……
陛下收缴天下书籍……
保留原本,而刊印副本,流传于天下书肆之间……
一副煌煌大卷,展露在荀子眼前。
“始皇帝是要断氏族之根。”荀子眼光与格局多么的独到,自然一眼便看出祖龙的意图。
毛亨有些诧异:“老师,为何这么说?”
荀子道:“豪族立世,诗书传家,代代下来,谁家里不是学富五车,汗牛充栋?”
“这些书籍,未曾现世,不能让世人一观,逐渐流传形成孤本、珍本,唯一本。”
“豪族自己掌握着这些书籍,代代相传,让自己的子弟修习、研读,遂……跻身入秦廷,掌握朝政,把持天下。”
“而寒门、游士、底层文人……甚至百姓,想读书而不得!”
荀子摇摇头:“豪族垄断之势越壮大,在朝中权力就越大!天下百姓无字可学,无书可读,于我大秦,你说是好还是坏?”
毛亨沉凝,脸色严肃道:“这个自然是坏……若是天下人不能读书,弟子都不敢想象那将是什么样的天下。”
荀子笑着捻须,虽然人坐在马车内,但周身仙气飘飘:“因而,始皇帝收缴天下书籍,刊印成册,如此,便能大量刊印,让这些珍本、孤本、唯一本,遍布天下,让人人可读!”
毛亨双眼一亮,大喜道:“原来如此!想不到陛下心胸竟如此宽广!”
荀子叹道:“不愧是一统大合之人,六国而亡于秦,这便是道理!大秦出了一位嬴政,恐怕也是千古一遇,时也、命也!”
话虽是这么说。
但秦王扫六合,一统天下,人人皆知。
而这些……
荀子抚摸着手中书册,心中对那位“廷尉秦池”非常的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