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朝之后,朝堂上的喧嚣渐渐散去,秦池与萧何并肩走出了那座巍峨的宫殿。
阳光透过云层洒在他们身上,为他们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
两人一路走着,步伐沉稳而有力,正如他们内心的坚定。
他们找了一处相对僻静的地方,开始详细讨论丈量土地的计划和细节。
秦池作为廷尉,自然有统管此事的职责,而萧何作为廷尉府的正监,自然对法律条文和规章制度了如指掌。
秦池率先开口:“萧何,此次丈量土地的任务重大,关乎大秦根基,我们必须谨慎行事。”
他的声音中透露出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
萧何恭敬地回应:“大人所言极是,不仅要确保测量的准确,更要保证整个过程的公正,这样才能让百姓信服,让朝廷安心。”
秦池点头表示赞同,然后提出了自己的疑虑:“关于人力和物力的组织,你有何建议?”
萧何微微躬身,思考片刻后回答道:“依属下之见,我们可以从各地抽调精干人员组成测量队伍,并设立专门的监督机构来确保丈量的公正性,同时,对于所需物资,可以通过朝廷调拨或者向地方征集的方式来解决。”
秦池听后露出满意的笑容:“很好,你的建议很中肯,接下来细化一下这些方案,确保每一个环节都万无一失。”
两人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
萧何不时地为秦池提供建议和指导,帮助他完善丈量土地的计划和方案。
秦池逐渐理清了思路,凝望着萧何,目光深邃而坚定。
他深知萧何的能力与智慧,更明白在这场丈量土地的任务中,他将会多么依赖这位得力的助手。
“萧何,这便是伱的开始!我期待你的大展宏图,相信你一定不会让我失望。”
萧何听闻此言,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他知道秦池对自己期望颇高,这份信任和重任让他倍感荣幸。
他深吸一口气,双手紧紧相握,然后坚定地拱手向秦池行礼。
他的目光与秦池相交,声音坚定而有力:“大人放心!萧何定当竭尽全力,不负您的期望和重托!”
秦池看着萧何那坚定的眼神和毫不动摇的身姿,心中的信任更甚。
他知道,有了萧何的协助,这次的任务必定能够顺利完成。
他再次拍了拍萧何的肩膀,眼中闪过一丝满意与鼓励:“善!!”
……
丞相府。
李斯刚踏入府邸,还未及解下官袍,一名仆从便神色匆匆地迎了上来。
“李相!荀卿的车驾已至城外,预计不久便会抵达咱们府上!”
仆从的声音带着一丝紧张,似乎也被这突如其来的消息所震撼。
李斯闻言,心头猛地一颤。
荀子,那个曾经教导他、让他深感敬畏的老师,竟然这么快就来到了咸阳。
他瞬间感到一阵莫名的恐慌,仿佛又回到了当年在荀子门下求学的日子。
那时的他,怀揣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
坐在荀子的讲堂下,聆听着那位大师的教诲。
荀子的每一句话、每一个眼神,都让他感到一种深深的敬畏和崇拜。
他清楚地记得,自己曾经为了一个儒家理念与荀子争论得面红耳赤,而荀子则用那深邃而智慧的目光注视着他,让他瞬间感到自己的渺小和无知。
他不知道自己是否已经准备好面对荀子的到来,是否能够在老师面前维持住自己作为大秦丞相的风度和智慧。
他担心自己的言行会让荀子失望,担心自己的成就还不足以让老师感到欣慰。
这种恐慌感让李斯的心跳加速,呼吸也变得急促起来。
他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告诉自己这只是暂时的惊慌失措。
他必须尽快平复这种恐慌感,以最好的状态去迎接荀子的到来。
然而,那种对老师的敬畏和对自己未来的不确定感却如影随形地跟随着他,让他无法摆脱这种内心的挣扎和焦虑。
“备马!快备马!”他急声吩咐道,声音中透出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我要亲自去迎接老师!”
仆从应了一声,立刻去准备马匹。
李斯则站在原地,深吸一口气,试图平复自己慌乱的心情。
他知道,自己不能乱,不能在老师面前失了分寸。
秦池说的没错。
他虽然是荀子的弟子,但同样,他也是大秦的丞相!
当他骑上马背,率领一行人迎向城外时,心中不禁回想起当年在荀子门下的点点滴滴。
那时,他虽为弟子,却时常与荀子争论法家与儒家的治国理念。
荀子那深邃的目光、那悠扬的语调,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