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龙的手指轻轻敲击着龙榻旁的扶手,显示出他内心的激动和期待。
他深知秦池的智慧和才能,对他说的话,如今也是无比相信。
李斯则站在一旁,双手背在身后,眉头紧锁,似乎在努力消化秦池的话语。
他的眼神中闪烁着疑惑、好奇、震撼的光芒。
以纸代钱……
钱庄……
他知道秦池的构想是前所未有的创新,但同时也看到了其中蕴含的巨大潜力和利益。
他的脸色凝重万分,试图找到一个平衡点,来评估这个构想的可行性和风险。
秦池让他们看到了钱庄之利的深远意义。
深吸一口气,继续说道:“陛下,臣之所以敢提出这样的构想,是因为臣深信这是利国利民之举,只要朝廷能够审慎决策、稳健推行,必能开创大秦繁荣昌盛的新局面。”
祖龙闻言微微点头,目光沉静,帝威如凝。
而李斯则露出了深思的神情。
他们知道秦池的话还没有说完,于是两人都调整了自己的坐姿,更加专注地听着秦池的讲述,仿佛要将每一个字都刻入心中。
“继续说,这钱庄,还有何用?”祖龙问道。
“陛下,钱庄者,实乃朝廷节制财用之要器也,朝廷得以权变存贷之息,因势而利导资金之流向,以促百业之升级、经济之繁荣。”
“钱庄最大的作用,便是具备稳定市场物价之功能,百姓将钱财存入钱庄,市场上流通之货币量得以减少,从而抑制钱轻物重之势,物价平稳,则百姓安居乐业,国家昌盛,则万民归心,此皆钱庄之利也!”
闻秦池之言,祖龙双眸骤然一亮,仿佛夜空中的繁星璀璨夺目。
他霍然起身,玄袍随之飘动,显露出内心的激动。
他紧盯着秦池,声音中带着难以掩饰的震撼:“秦池,你所言当真?钱庄竟能如此?”
李斯亦是面露惊容,他忍不住上前一步,急切地问道:“秦廷尉,此策若真能如此施行,我大秦岂不是能更加昌盛?”
他的语气中透露出对未来的无限期许,和对秦池的深深敬佩。
秦池看着两人震惊的神情,深知自己的构想是前所未有的创新,但也坚信这是利国利民之举。
他微微颔首,沉声说道:“陛下,臣所言非虚。”
祖龙和李斯相视一眼,都看到了彼此眼中的震撼和坚定。
他们知道,秦池的构想虽然大胆创新,但其中蕴含的智慧和远见却是无与伦比的。
他们深深吸了一口气,仿佛在平复内心的激动。
然后,祖龙缓缓坐回龙榻,目光灼灼地看着秦池说道:“秦池啊秦池,你果然没有让朕失望,此策甚妙,朕,定当好好考虑。”
李斯也抚须而笑眼中闪烁着睿智的光芒:“秦廷尉真乃我大秦之福祉也,此策若成我大秦必能更上一层楼。
“不过……”
李斯突然有一个疑问,是他刚才琢磨了半天才想出来的:“以纸代钱,我能够理解,但这钱庄……让百姓存钱,给予利息,用于帝国建设……可如此一来,我朝廷用度岂非窟窿越来越大?”
此话一出,祖龙也是沉眉凝思。
确实如此。
让百姓存钱,钱是百姓的,朝廷要给予利息,相当于借百姓的钱来做事。
若还要给利息,这钱要怎么补得完?
秦池闻言,点了点头,随即笑道:“支付利息,实则是朝廷对百姓信任的一种回馈,百姓信任朝廷,将钱财托付于朝廷,朝廷则通过支付利息来维系这份信任并实现共赢。”
“百姓以钱财存于钱庄,朝廷则按其额给予利息,此乃一种互利之道也。”
李斯急忙问道:“此话何来?”
祖龙也目光灼灼,好奇聆听。
秦池继续说道:
“朝廷可借此,维系万民之信赖,而资财亦因之而增殖,若朝廷行此策得当,非但不会增添负担,反可成其财源之一端。”
“盖因百姓之储蓄,汇聚于钱庄,朝廷得以调度此巨额资金,或用于兴修水利、或赈济灾荒、或扩充军备,诸事皆可从容为之,而百姓得利息之回报,亦更乐于储蓄,此实乃朝廷与百姓共赢之良策也。”
李斯听了,仍然眉头紧蹙:“可这依然不能解决朝廷亏空的问题!”
他眉头紧蹙,陷入深思。
心想,朝廷用百姓存入钱庄的钱来办事,这固然能解决眼前的资金问题,但长远来看,岂非窟窿越来越大?
他忍不住将疑虑目光投向祖龙,
只见祖龙亦是双眉紧锁,显然在思考同样的问题。
秦池见状,轻轻摇头,知道他们的担忧所在。
于是,他娓娓道来:“李相所虑,实乃常理,然,钱庄之妙,非单是储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