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何翻开账册,朗声道:“陛下容禀,自钱庄开设以来,账目清晰,经营有方。”
“短短时日之内,获利颇丰,多达百万之巨。”
“此乃陛下圣明决策,大秦之福!”
祖龙闻言,不禁露出惊喜之色。
他急忙问道:“此言当真?短短时日,竟有如此巨额之利润?”
萧何恭敬回答道:“陛下明鉴,臣所言句句属实。”
“钱庄之业务繁荣,不仅促进了商业流通,更为大秦带来了丰厚之赋税。”
“此月之赋税收入,竟比之前一个月还多出许多。”
秦始皇龙颜大悦,他站起身来,帝威沉浮,冠冕摇曳,难掩心中之激动!
他沉声道:“好!好!好!萧卿家果然不负朕望,钱庄之设实乃明智之举。”
“如此丰厚之利润,不仅充盈了国库,更为百姓带来了实惠!”
“善!大善!”
百官见状齐声高呼:“陛下圣明!”
声音震天动地,彰显着朝堂之上的喜悦与欢庆。
“传朕旨意,即日起,将钱庄大力向全国推行!”
祖龙当即下令,百官应诺遵命!
……
九原郡,地处北疆要冲,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大帐之中,气氛凝重。
蒙恬、蒙毅兄弟俩相对而坐,愁眉紧锁,正在商议如何围剿北疆蛮夷的残部之事。
之前一战,他们大胜蛮夷!
可是蛮夷部众很多,形成一个个部落,听闻此战秦军之威后,竟全部藏了起来。
战报频传,蛮夷之兵狡猾异常,行踪飘忽不定!
这使得秦军数次围剿均告失利。
蒙恬抚着长剑,沉声道:“蛮夷之兵虽少,但极为狡诈,我军数次出击皆无所获。”
“长此下去,恐对我军士气影响极大。”
蒙毅点头附和道:“兄长所言极是!”
“若不能尽快歼灭这股蛮夷之兵,恐其成为我大秦北疆之患。”
蒙恬陷入沉吟,思索着要如何一举围剿那些蛮夷残部。
正当两人商议之际,帐外忽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紧接着,一名小兵挺身而入!
其人身长八尺,姿容雄伟,宛如松柏之立于山巅,自然有一股英挺之气。
其眉如剑,斜飞入鬓,下有一双深邃之眼,目光如炬,鼻梁高峻,恰似山岳之脊,给人以坚定不移之感。
正是韩信!!
蒙恬抬头见是韩信,眼中闪过一丝疑惑。
而蒙毅则冷笑一声,轻蔑地说道:“哦?这不是淮阴县的韩信吗?怎么,你也来凑热闹,想要为我等出谋划策?”
他曾与秦池同往淮阴县,见过此人。
回咸阳后,得知他已然从军,而且正是在兄长的麾下。
蒙毅对此,一直不以为然。
韩信面对蒙毅的嘲讽,并不动怒,而是平静地拱手道:“蒙毅将军,昔日淮阴之遇,乃是韩信微末之时。”
“今日我虽仍为军卒,但对兵法战策颇有研究,愿为两位将军分忧解难。”
蒙毅冷哼一声,上下打量,道:“你能有什么计策……自己也不过是一军卒耳。”
他对韩信很是不喜。
此人甘愿受那等胯下之辱,却无动于衷,简直懦弱至极!
而战场之上,若无勇!一切妄谈也!
然而,蒙恬见状,却是摆手制止了蒙毅的嘲讽,沉声道:“韩信,你既来献策,那便说说伱的计策吧。”
韩信走到地图前,指点着地图上的山川关隘,声音洪亮而自信:“两位将军请看,蛮夷之兵虽狡诈,但其兵力有限。”
“我军可采取分兵合击之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其围剿。”
“具体而言,我军可分为三路出击,一路正面佯攻,吸引蛮夷注意!一路绕至其后方,断其退路,最后一路则趁机包抄合围。”
“如此三面夹击之下,蛮夷之兵必无处可逃。”
蒙恬听后,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之色!
但蒙毅仍然不屑一顾,嗤笑道:“哼,说得倒轻巧!你只是一军卒!却以为凭这几句空谈,就能助我大军,剿灭蛮夷残部吗?”
“真是笑话!”
韩信并不气馁,而是坚定地看着蒙恬道:“蒙毅将军,末将愿立下军令状,若此计不成,甘愿受罚!!”
此话一出,蒙毅顿时一愣,略微有些语塞。
而一旁的蒙恬看着韩信坚定的眼神,心中一动,沉声道:“好!本将就信你一次。”
“若此战能胜,你当记首功!若败了,军法从事,绝不姑息!”
韩信躬身谢道:“多谢将军信任!末将定当竭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