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内官吏亦无懈怠,纷纷埋头于浩如烟海的账册之中,寻蛛丝马迹,以期指证奸商之罪!
他们或低声交谈,或疾笔如飞,每一笔、每一划,都关乎社稷民生。
“此账册中似有蹊跷,伱看这进货与出货之数,竟相差如此之多!”一官吏指着账本,眉头紧锁,对同伴说道。
同伴闻言,凑上前去,仔细端详片刻,点头道:“不错,这定是奸商偷税漏税之证,需得细细查证,不可有误。”
询问证人之事,亦在紧锣密鼓中进行。
治粟内史府中,审讯之室接连数日灯火通明。
随着调查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百姓被召来作证。
他们或愤慨、或悲痛、或义愤填膺,每一位证人的陈述都像一块块拼图,逐渐拼凑出奸商们罪恶的真相。
一日傍晚,一位中年汉子被带入审讯室。
他满脸风霜,双手布满了劳作的茧子。
还未等官吏开口,他便主动说道:“小人乃城中米铺的常客,亲见那奸商将米价一日三涨,许多像我这样的百姓都只能望米兴叹。”
紧接着,一位年轻的妇人抱着婴儿走了进来。
她泪痕未干,显然刚刚哭过。
妇人哽咽道:“小妇人本想买些米给孩儿熬粥,谁知那米价高得吓人,我夫君辛苦劳作,赚的银子却连一家人的口粮都买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