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谷>女生耽美>心灵与手札> 第4章 人之本性论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章 人之本性论(3 / 4)

就在于,我与他看到的一件事在各自视界中云泥之别,爆发的态度和做法也就时有利弊。

两条线性理论。与其说个性与众不同,不如说本性各存一“理”,有的活在思想世界宽恕着原谅着现实世界,有的活在物质世界,计较着精神世界点点小事,心在哪里世界就在那里,就会选择怎么做。人们常常听到这样一句话:“是欲望毁了他。”然而,这往往是错误的,并不是欲望毁了人,而是无能、懒惰,或糊涂。心灵之主,您说,人之欲望初始,它是双向性打开的,导向性就在那里了,自我在抑制与释放这,在打开着在封闭着,这些微妙的共同进退着,也还是隐藏确切地行走着。我也在经历,在长大后太多人似乎都离不开性的守护了,成了男女之间链接的心灵纽带,互相宽慰苦涩的人生吗。

打开一个新视界的人性视角后,世间便少有绝对的龌龊和肮脏之道,只是我们偏执地定义了心之源头。我想隐藏脱离欲望却把它们定义摒弃为阴暗污秽,排斥而又溺爱,矛盾的欲望。适当的欲望似乎是可行的,它让惶恐的失控的彷徨的灵魂得到了一丝丝喘息,也是一个个年龄段避免不了的情感线条,“释放”后的自身,空空落落,似乎总能看破明悟一些什么不甚了了的事,明了一些心得,洞幽察微,觅得蜕变,总还是相对合理地走一遭的,这是人生路。越逃避越在触及,不如直面所遇,悟得就里。透过人们的眼睛好好看清真实的“它们”。

您看,人们霓虹下狂欢的身影,本性似乎在

寻求什么。找不到就沉溺在繁花似锦的世间,艰难地摸个遍,那些不被人理解地行着个体固执的路,也许我们看到的,只是囿于表面,还没看到那个真。

珍妮特《欲望》一文有说,‘除非将欲望转化至爱情,不然欲望会令我们失望;它会做不到它曾一度做到的事;那些欢乐,那些战栗。我们的阵阵欢愉消失了。我们不在行走于空气中。我们发现自己回到了通勤列车上,靠自己的双脚站立。语言泄露了这点;我们说回到地面’。长大后,适度的欲望是男女孩成熟标志的必经之路。而唯一让我们释放身心而又不“失踪”的恰到好处的空间,就是依赖于外在价值的体现。雄鹰翱翔九天,鱼入大海,群鸟归林。明悟了己身该有的价值点,超常在体现出来,长大后的欲望才能脱离肉体蜕变成另一个虚体的躯壳。

您说,实体生活的现实世界的列车装满了实物的话,对应的虚体生活的心灵世界的列车装满了意识和思想。同样的空间,不同得分量,高低自明的价值。“无形”最是难能可“贵”,举足轻“重”。实体看得见摸得着,虚体本就是虚无,而实体本就出落于虚无之处。只有找到了自我虚体面,长大后才真正控制了各种欲望,适度行止。

心灵之主,假若有了精神世界的完整可视架构线,是否就可轻易的拨动命运的琴弦,完整的诠释梦想的可行性。如同很多文艺者选择了画画音乐,化妆舞蹈,小饰品手艺,服装设计,花草培养修剪,房屋装饰设计,还有很多关于美的职业,在充斥着虚体面的显象之间,是否就是梦想和理想的由来。

心灵的虚体给了苦难时一个寄托和排解的支点,渐渐成为生命的色泽,滋润干涸的心湖,所以有个理想去走尤为重要。有时候比干巴巴的人生尤为可贵。

有了存活的实体,没有灵气那就是一具皮囊。最丰富的本性是一座特别的“监狱”,别开生面。囚徒在监狱、集体监室,手脚锁链、监狱长的管理,“地下”的世界。我们何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被囚禁在“地下”空间,在上海每次出行呆得时间最长的当属地铁站,或地铁里,或地下商场。换言之,我们和犯人一样都在“囚笼”里,一个日夜重复一个灯火霓虹,人心的城堡一样的就在这一处处地下世界内。古代的囚房,铁链与铁笼像地狱般阴暗潮湿的环境。地铁站钢筋与水泥的混合,各种板材装饰着,各种硬件设施,灯火通明,流光溢彩,人来人往。

在同为铁石构造的空间中被各自环境同化着适应着体制化,一个是网里的蜜蜂,一个是大花园里的蜜蜂,一个暗无天日,一个鸟语花香。困住人们的都是相对而安的实体世界,各种体制化虽都“体制着”,却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局限和自由但却都是“地下”的,黑暗和光明似乎很近却天壤之别。

时间的旅途上咆哮着色泽和自由。“地下的”世界,人心的“城堡”,适当扑腾在灰暗中的“色泽”,溅起了五颜六色的“浪花”,生活如水花儿普惠万物,却也扑腾消磨着万物,它是有形也无形,无形更也有形。

心灵之主,若“地下人”构建的堡垒困住了身心,被“锁”在了这个被认知的庞杂的空间,忙忙碌碌,走走停停。狭小地顺从着同身边事物的划分,堡垒的线条“网”着我们,我们在各自的小网中挣扎着,也只是网凸出表面,看到了更大的面积罢了。还在网内,这就是维空间的各自套越性。又有多少思想敢于觉醒与豪赌,割破网外。有时候生活在不断掩盖着许多新生的勇气。

最后想再思考一个本性话题,言与行矛盾的本性。很多时候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