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谷>女生耽美>心灵与手札> 第15章 心在了是一切的理由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5章 心在了是一切的理由(1 / 2)

‘心在了’是一切的理由

传习录有云,心外无“事”与“理”,如何装进对生活最诚挚的谢意和坦然的心界,在这充斥着浮华与浮躁的外在世界中,充斥着欲望的实体世界。如何让心绽放自然的清香,是必然寻求的点,源自心结里的点。心即“事”与“理”,不需外求,也可以说,心病只能从心着手,才能有效。拯救心理要开始的,心病只能心药医,各自心结的自我拯救。心生病了,只有一条线牵引的自我引导,心我拯救,才能有效。

“心之官则思,思则得知,不思则不得也”,古人在《孟子·告子上》中这样描述心的作用。说明了心是思考、理解和认知的源泉。

心灵之主,您说,心病是由己与心碰撞而生,也只能由己与心碰撞而灭,如何捕捉心线,是否是每个人‘问心’的过程。

我坚信常常审视与自问,必有所回闻。‘心光则明,心大则广;心明则清,心空则有;心有则喜,心德则正;心慧则智,心量则容’。是啊,一颗心就那么大一点的体积,却可以‘藏’进海一般的‘度量’。

我想说,再巨大的石块也抵不住细小水柱长年累月的穿透,人的光华也是心的外放,文明的形态是心透过物不断地显现与坦露。盖一座砖瓦车棚,位置要正对大门,直来直往易进出,宽度也要恰到好处。高度自然不必多说,和旁边并肩的房屋大差不差,而需要细细琢磨的是宽度,太宽的话显得难看。从大门外乍一看像一个大窟窿矗在那里,尽管可以放置很多物件,但其实没必要放下太多,因为那个位置只是为了停车。可以停车之后两边留点缝隙,供人进入放些简单的物品,这已经是它显得最好的使命了。

再多余的话它就不是车库,是杂物间了?!这便失去了它盖时候的形象和使命上规划的妙处。由此可明了,如果知此车库内如何呈现出最合适状态,这样去做了,什么位置适合摆点什么,即让进门就可以看到的外人看着美观,也可以自身随意进入,可以轻易翻到经常需要用到的物件,便需好好思虑了。

车子如何停,物品和车辆的对立位置如何,如何远或如何近。还有为了防止老鼠啃食重要物件,如何归置物的高低顺序,这都是实际在操作的真知。譬如大脑也是,如何安放需要存在的,正在存在的,不存在的。

心灵之主,我想真诚地问您,探索灵魂时代,是否是高于物质文明发达的切实可行的时代。我看到了,不曾停歇的时代的脚步,人们在变革中求取进步。当然在时代的洪流中,我们要把握住自己的命运。我们可以推演出的一个结论是一个时代物质科技文明走得再高,没有高度发达的对等的精神文明,对等互为所进,也最终会走向自我消亡。

您说过,‘时代在进步,人们的观念也需要不断更新,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变化与发展’,人性也大抵如此,如果没有约束性,那么欲望的极端性就会互相对撞。

物质就像一只花面气球,越来越膨胀,越来越大,呈现的视觉效果也越来越好看。但如果过于庞大超出设计的花面尺寸,虽然更大了,但是花面却和设计时候想象的形象,格格不入。本是合适的大小娇嫩欲滴的模样,令人爱不释手,而如果过于庞大,连根茎上的刺都被放大无数倍,就有点过于扎眼了,恨不得马上扎破它。您说,物质时代就像一个膨胀的气球,它总会有一个极值点,当不再膨胀的时候就会慢慢漏气了。一是“破了”,二是“停止了”,反正总要在进来的地方出去,就是不断“冒气”?!

我似乎也能看到些许,如果这个世界真的存在了古人描绘的乌托邦大同社会的话,那它便需要建立在高度对等的精神文明的世界的基础上的过渡之后。相当于气球的确就那么大,但是却可以在那么大的空间内不断地探索内部气体的密度。由表象的体积探索向内在的‘体积’。一个扎实实在的气球,不会被撑破,也不会被轻易刮走。最形象的就是里面装的可以是气体,也可以是一个固体的物件,甚至可以放上一个小铁球。气球和气体,气球和铁球的搭配,那么整个气球的整体质量和重量都攀升上了另一层台阶。

我明白的,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唯有不断学习、勇于革新,才能跟上时代的节奏。如果说时代所演变的路上,精神文明达不到合适的高度,那大同社会依然会很遥远。垫石头过河,水下垫的面积大,就算逐渐往上越来越小,虽然水很深,垫的东西很高,但依然能够很稳定的让很多人过去。而如果水下垫的面积不大,从下到上都一样,就算再高,任何一个人脚下某次不小心的晃动就是堪塌。心灵之主啊,你曾热切的语气呼吁着我心头同样有的不太热烈的“呼声”,是啊,时代的巨轮滚滚向前!我们要勇敢地站在潮头,用智慧和勇气开创属于我们的辉煌。

心灵世界的开拓和进取至关重要,社会物质层面的科技文明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离人心的大同依然可能很远。世界面永远都是人类内心世界的缩影,膨胀还是坍缩,还是四平八稳的久久长长。它的高度和广度,以及达至何时、何境地,取决于人类大脑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