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体系
说到网络文学出彩的作品层出不穷,玄幻动漫电影都是玄幻小说的辐射,想象给人们插上了一双心灵的翅膀,也给科学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纱。山楂果经过秘制糖浆的浸泡,倒也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外在的渗透对内在的‘味’显得密不可分,不可或缺。
科技在不断的实现科幻里的想法。心灵之主,假若科技时代高度膨胀到一个顶点后,一个点是否便足以“微”体系映射整个世界,届时肯定要有一场新文化效应的诞生。
法国作家霍尔巴赫在《自然的体系》一书中说:“宇宙本身不过是一条原因和结果的无穷的链条”他是法国革命的思想先驱,是恩格斯所说的:为行将到来的革命启发过人们头脑的那些“非常革命的”伟大人物之一。在书中自然与社会体系中见微知著的哲学涵养,充满着沉思与重生。
心灵之主,自然的一切存在物所共有的运动法则是什么呢,是由内而外的动,还是由内而外的静,一切都得向内在的生索求答案。当旧的思想制度和方向开始堪塌的时候,再结实的大楼,在时间的腐蚀和催化下,也会趋于断裂和废置。因为新的材料和形式,已经把它陆续围拢了起来。这是通往大同社会的一种必然的阶梯效应,左右曲折才好往上走,主体还是由心想来引导物向的,人世本就是意识而创的产物,科技文明的出现也是前人靠着一缕缕念想的启发一点点实践的。
不得不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念想,那是我们在浩瀚宇宙中寻找归属的港湾,如同复杂的情感世界。‘念想亦如同那轻轻拂过的晚风,使我们在这浩瀚世界中找到了彼此的联系’。是的,在共联体系中磅礴着生命共同体。再远些的目光在遥远的星际之间,念想就像一颗不息的火种,燃烧在我们的心灵深处。直至接近奥秘的答案。
燧人氏钻木取火,有了‘火’的答案,创造了生存的无上价值。王阳明龙场悟道,有了‘心’的答案,解开了生之所向的天地间生与活的学问。心灵行者般行走的这些年,科学的尽头就像这个人世间一样,半真半假,站于一个点半真半假另一个点,真真假假,假假真真的尘世之间,不可抓住的云烟里也有可触碰和黏连的尘埃,是为一体互相迷蒙,却也各为之一,互相隔离。
“微”体系可为一点,各为一个大世界,共存整体的立体空间,时间是其中的风,吹动着一点又一点,碰撞、融合到分裂,再到新的循环,造就着寰宇的呈现。
心灵之主,您说,“尽心知性”,性是心的本体,天是性的来源,尽心就是尽性,尽性就是在心界构筑一个“微”体系,在适合的时候,推出心中清晰的道理,完整己在了与外在了的脾性,这也是一个致良知的过程。
我好像明白了。假如一个朋友啃了一口苹果,接了一个电话,把啃了一小口的苹果放在桌子上便匆忙走了,那么你会怎么做呢?讲究的人肯定会把它丢进垃圾桶,朴素的人可能会把他啃的那一点儿削掉,其他的也是可吃的。个人的礼节和行为是在完美于他人眼前的,但如此好的一个苹果,仅仅只是为了一个心底的体面,便弃如敝履,又岂不算是浪费,摒弃了我们爱护粮食的良知,我们心灵的“微”体系的点,是否会所有浮动。
不得不承认,我们要先从自身去推平一些观念,通过自身知的角度,传向勿要过度在意的一个虚无主义的念头,通达简单了,便同样都在做着吃了它,这件事。
‘天地生意,花草一般,何曾有善恶之分?子欲观花,则以花为善,以草为恶。如欲用草时,复以草为善矣。此等善恶,皆由汝心好恶所生’。我曾看到过,虚无的‘恶’,实在的‘善’,皆发自人心的一部分,看向的着重点,造就着普遍的思绪,影响着言行。
关于新思想的衍生和扩展,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最担心的是‘克己须要扫除廊清,一毫不存方是。有一毫在,则众恶相引而来’。恶念如同高山滚石,一旦开始就极难停下。您说,人之思是会像水流漩涡一样,可以无限大的。一直坚信一种文明深远意义的效应是巨大的,终将撼然一大方天地。
接受了自己,是今年最大的收获,接受自身比打破更难。接受了所有好的坏的合理的不合理的快乐的难受的,不再去打破什么,只是融合了学会了自然的行走。
‘自然始终是一切美的源泉,是一切艺术的范本’。我对此深信不疑。人毕竟是自然的产物,存在于自然之中,服从自然的法则。却不能越出自然,哪怕是通过思维,也不能离开自然一步。而生命是自然给人类去雕琢的宝石。当你遵循自然跟着它给你画出的道路前进。你将见识到世间的‘别有洞天’之象。
无论外物如何,接受一切徒步去走,也许只有前方有在寻找的心的,你我的答案。河道的多数叶枝总在朝向水源的方向摇摆,企图濡染着一丝丝水汽。候鸟的迁徙,是向“暖”而盛大的群体的答案。回到思想的源质点,生命与万物本是一场,归心与守心的过程。所以,当忧虑拉扯着我的肉体,人言撕扯着我的灵魂,能做到的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