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参与的,家里的一切主意是沈美云来做主的。
绵绵思考了下,她组织了下语言,“妈妈,如果你不在哈市的话,我就回北京读书,如果你在哈市的话,我就在哈市读书。”
她的需求是跟着沈美云的。
但是,现在妈妈去了漠河前进大队开厂,这样来说,她留在哈市的意义好像不大了。
如果回北京读书的话,那边的学校好不说,而且还有姥姥姥爷,爷爷奶奶,以及向璞哥哥。
而在哈市的话,就只有爸爸,爸爸经常忙的不着家,家里只有她一个人。
听完绵绵说的这些,沈美云便知道她的选择了,她上前揉了揉绵绵的头,“抱歉啊,妈妈现在是忙事业的关键阶段,暂时陪伴不了你。”
她从选择去漠河市前进大队开厂的时候,就已经做出选择了,暂时放弃了家庭。
绵绵倒是不觉得这是什么歉意的事情。
“妈妈,你有自己的人生啊,不用道歉。”她甚至还扬眉笑了笑,往沈美云怀里蹭了蹭,“你不用觉得对不起我,相反,妈妈,你能做出自己的事业,在我眼里,你已经很厉害了。”
“我读书的话,反正你不在身边的话,我在哪里都能读的,回到北京去既能陪姥姥姥爷,还能陪爷爷奶奶,这样来看也不错。”
她是知道的,妈妈一直觉得不能陪在姥爷他们身边觉得愧疚的。
如今,她若是回去上学,这一点刚好便弥补了,倒是也不错。
绵绵真是长大了,不再是小时候的模样,当时说要送她回北京读书的时候,哭的眼睛都肿了,如今
() 却能够主动提出要回北京读书,而且还能陪伴下老人。
沈美云忍不住揉了揉她的脸,“妈妈的宝宝长大了。”
自从绵绵长大后,她很少在用宝宝这个称呼了,当再次用处这个称呼的时候,绵绵忍不住脸一红,她羞涩的不行。
“妈妈,我虚岁都十五了,不再是宝宝了。”
小孩似乎都是这样,迫不及待的告诉世界,她已经长大了,成了一个大人。
实际上这孩子也才十四岁呢。
沈美云没和她辩解,“既然决定要回去读书,妈妈就去和你姥姥,姥爷,还有爷爷奶奶商量下,看下要怎么解决。”
初中转学回去读高中,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好在家里人的户口都在北京,有这一条可能会少些麻烦。
沈美云的速度很快,直接一个电话就打回了北京去,最先打的是陈秋荷,毕竟,她妈才是和她最亲的人。
陈秋荷一听绵绵要转回来,当即便高兴道,“落到我和你爸的户口底下便行,她还能读我们学校附属的高中。”
不过,他们学校算不上出名,所以高中在北京来算,也不算是拔尖的存在。
“你要想让绵绵去更好的学校的话,那就要动用你公婆的资源了。”毕竟,季家那房子的地段好到让人称羡的地步。
配套的学校,自然也不是普通人能比的。
沈美云,“我都列入计划来。”
“不过,妈,你要先帮我打听下中途转学回去的具体操作细则,我需要出哪一些证件。”
这件事,陈秋荷自然想也不想的就答应了下来。
等挂了陈秋荷的电话后,沈美云又打了电话,去了季家,季奶奶一听绵绵要转回来读书,自然是高兴的合不拢嘴,当场就让人带消息,把二儿媳妇向红英,从单位给喊回来了。
别人不清楚这些细节,向红英可是知道的啊,毕竟,向红英本身就在教育局上班。
向红英听完后,便直说了,“正常来说中间转学来是不容易的,但是绵绵也不是外人,我能给她走个后门。”
“你把她的户口,转到长峥的名下,就落在了季家,季家这边附近有几个学校,你参考下。”
“第一是十一中学,第二是第四中学。”
“这两个高中都是顶顶有名的,你可以问问绵绵,想去哪一所。”
只能说,这就是有门路,有渠道,有房子的好处了,还能选。
向红英一开口提的这两所高中,显然是比陈秋荷之前说的那个好很多的。
也给了沈美云更多的选择。
沈美云,“十一中学和第四中学,哪个好点?”
向红英,“各有各的好处,第四中学建校早,而且出了很多名人,学校的校风偏向开放一些,而十一中学则是部队子弟学校,偏向军事化管理,学生们的素质都不错,而且若是进去后,能结交到不少厉害的同学。”
当然,是有厉害家世的同学。
沈美云衡量了一番(),好了?()?[(),二嫂,我知道了,谢谢你,我回头和绵绵商量一番,看她想去哪个学校。”
向红英点了点头,“你要抓紧时间了,绵绵马上就要中考了,她考完后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