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秋天,齐文家也是热闹非凡。院子里的新房经过一个夏天的施工,基本盖好了,就等着上梁了。
齐卫东和老爷子还有齐卫国商量了一下,决定在齐卫国新开的招待所里一起办几桌酒席:一是庆祝齐卫东家新房上梁,二是庆祝齐卫国新开的招待所开业,两家一起热闹一下。
夏天的时候,二叔齐卫国去县城实地考察了几次,回来后和二婶商量了一下,终于决定了在沙河沿镇开一家饭店。
房子用的是镇招待所以前的老房子,之前的镇招待所黄了以后,一直空着,齐卫国跟镇领导说了下,每年象征性的交点费用,算是把这地方个人承包了下来。
饭店的名字,直接沿用的沙河沿镇招待所,这个带有明显时代特征的名字,也有着官方指定招待地点的含义。
厨师就是之前齐老爷子提到过的齐亮,论起来齐文还得叫他堂哥,小伙子刚退伍回来,正愁着没工作,齐卫国跟他爸齐卫军一说,爷俩立马同意了。
齐卫国又找了个施工队,把招待所里里外外收拾了一番,除了吃饭的大堂和单间,还单独装修出来了三个带火炕的房间,为来沙河沿的客人提供住宿方便。
两家的大事一起办,那正日子一定得齐老爷子来亲自挑选了,等两边都收拾利索,齐家老爷子也选好了日子,阳历10月6日,良辰吉日,适合开业、上梁。
到了这一天,通知来的亲朋好友先是去了齐卫东家,看着前后两排大瓦房,纷纷羡慕不已。
齐卫东红光满面,大声招呼着客人,齐文也跟着脚前脚后的忙活,这是自己家的大事,一定得照顾的周到些,不能出什么差头。
上午10点08分, 上梁仪式正式开始。临时搭建的台子上,早已摆上了猪头、水果和酒等祭品,齐卫东和施工队的包工头两人来到台前,敬献了三炷香,并说了一些平安顺利的吉祥话。
吉时已到,随着齐卫东大喝一声:“上梁!”,负责放炮的小伙子点燃了鞭炮,在鞭炮和大家的祝贺声中,早已等待多时的工人们抬起系着红布的正梁,沿着早就搭建好的梯子慢慢登高,最后安放到屋脊上固定住,整个上梁仪式就算结束了。
接下来,宋春芳拿出早已准备好的瓜果糕点,分给众人,让大家也都沾沾喜气。
临近中午,所有人都去了齐卫国的招待所。
这边的仪式就简单多了,亲朋好友们纷纷在门口记礼账的地方写上礼账,然后三五成群的落座。等人都坐齐了,齐卫东和齐卫国分别上台前讲了几句感谢词,就下去招呼着新雇的服务员上菜了。
齐卫国给招待所这边雇了两个服务员,还有一个后厨帮忙的。
今天人多忙不过来,二婶梁淑萍也亲自上阵,招呼着自己娘家的姐妹,有在后厨帮忙的,有在前面上菜的,大家边忙边叽叽喳喳说着家长里短,脸上洋溢着喜庆。
大厅里坐不下,齐卫国又在院子里放了几桌,好在这时候的人也没那么多讲究,在哪吃席无所谓,只要菜码一样就行。
齐家哥俩今天也不吝啬,每桌都是十二个菜,大鱼大肉的,十分对农村人胃口。一时间,招待所屋里屋外,人们把酒言欢,上菜的吆喝声,人们的笑声此起彼伏,混合着酒菜的香味,整个院子充满了人间烟火气。
齐文看着这久违的一幕,心里也是十分感慨。还是这个年代的农村吃席有意思啊,菜肴算不上精致,但是十分可口,条件也比较简陋,但人们脸上的笑容是那么灿烂,那么真诚。
人和人之间,也不像后世那么冷漠无情,没有那么多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有的只是互相帮助和将心比心。
浓浓的人情味,形成了这个年代特有的人际关系感情,这种感情,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时代的发展,越发显得弥足珍贵。
酒席持续了好久,人们才慢慢散去。齐卫东和齐卫国哥俩是今天的主角,虽然也没少喝,但还是坚持着把众人送走,这才互相搀扶着去招待所的单间里睡觉去了。
梁淑萍和宋春芳领着女眷们忙着收拾着残局,齐文也被抓了壮丁,负责看着几个孩子。大家虽然都挺累,但心里却甘之若饴,日子越过越好了,人们的精神头也越来越足了,相信像今天这样的酒席,以后会越来越多的。
晚间,基本都收拾了差不多了,齐卫东哥俩也醒酒了,两家把礼账拢了拢,对下了账,然后各自回家了。
接下来的时间里,齐卫东家的新房建设进度明显加快了,已经十月份了,得抓紧完工,不能耽误了今年的收蛤蟆生意。
上瓦、抹灰、搭炕、安门窗、抹水泥地,各项工程齐卫东都安排了专人同步进行,只要钱到位,雇人多,活干起来那是蹭蹭快,半个月的时间,两排房子屋内屋外就基本完工了,只等着房子彻底干透,就可以搬进去住人了。
剩下的就是搭仓房、厕所、柴火棚子还有一些边边角角的小活,慢点干也行了。
齐文这段时间也没少跟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