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军议,迅速整备调度各面城墙防备。”
一群将领围坐军议,杨班在沙盘上比划,
“这次的战斗方略是守城战,想必大家都明白,守城一个月,只许多,不许少,在这一个月中,还会有大军赶来支援防守,一个月后,还有大军接应突围撤退。”
座位上的将领得知自己有支援,又有大军做后盾,一个个都提起了信心,
“接下来就是咱们的军队,破虏军本军五万,典将军的先登营两万,我杨家带的大戟士四万,包括进北罪军八万,总共防守兵力十五万,城中粮草箭矢,按照正常攻防消耗,可支撑二十天,如果支援及时,熬一熬守城三十天不成问题。”
杨家的大戟士,是一种重装步兵,装有大盾,大戟,单兵战力超群,善投矛,熟知如何应对骑兵,配有强弓劲弩,能做到骑兵至阵前不退一步,但行军缓慢,不善追击破阵,很适合作为第一阵。同样,这样的精兵,财力消耗也是惊人的,养一个大戟士就可以养五个破虏军的士卒了。
其余的四万北罪军,多为轻骑兵,斥候,善弓骑,是本地氏族,多为杨家的附属家族,不少家族曾经参与商路,劫道,黑吃黑等,在马上的作战经验丰富,可以说是天选流寇,放在打家劫舍上破坏力爆炸,但也容易被敌军冲阵击溃,所以负责骚扰,监视敌军动向以及防守左右侧翼,缓冲敌军针对城下大军左右翼冲锋。
五万破虏军,本地守军,多为典家的附属家族,善使器械,守城,强弓劲弩,耐力韧性强,同样的,不善于追击,防守能力需要依托城墙,不过有了大戟士可以在城下布置背墙防御。
两万先登军,典家的私兵,善袭营,强攻破阵,不畏生死,典家王牌,善用双短戟,军队内人均大力士,且配合默契,在步兵中也属于极少的冲阵型,属于不动则已,动则必杀,这种打法伤亡率是最高的,但也是这次战争的底牌之一,由典将军统领,作用是在城下四处支援,补缺漏洞,等抓到机会后再全力出击。
杨琼简单介绍了各军的优点缺点,让各位领兵将领知道自己友军的优缺点,为了更好的配合,接下来就是军队排列次序。
前期的背城而战策略得到一致同意,阵前先派出两万大戟士,由杨家三郎杨瑁负责阵前指挥,大戟士需要昼夜轮替,城下破虏军两万,城上破虏军三万,持强弓劲弩协同大戟士防守,三万北罪军骑兵,防止敌人一直弓箭骚扰,游走保护侧翼,一万北罪军以防不备,由杨琼调度,关键时刻投入战场支援,典将军再率两万先登,在城下的阵中高台,观察局势,时刻支援,补上缺口,杨琼在城头纵观全局,调度军队,时刻留意战场变化。
这样子整个破虏城战场成为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后方粮道箭矢充足,朝廷军队还会将物资送过来。会中诸将各个信心十足,杨琼又点出这次作战的漏洞之处。
“撑过半个月就会有一个转折点,那就是粮草弓箭如果没有到,我们就得收缩防线,就是苦守,我们得做好这样的心理准备,第二种情况就是半个月后物资到达,我们得保证物资不被敌军夺走,并成功接应友军援军,只有这样才能守住一个月。等到一个月后大军会支援我们突围,或者说是反打。”
会中诸将士气低落,
“不过各位放心,这次我们的主帅是聂将军,聂大将军的人品如何,天下武夫应当共推之,支援肯定回到,只是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北罪军,时刻注意,只要能接到第二波支援,我们就能打赢这场仗的前半场。”
按阵型所示排布,大戟士大盾在前,敌军进攻时钩扎马腿,做到将自己和破虏军的“强弩”完全遮掩在大盾之下,强弩和破虏军互相夹承,对方第一次进攻大概能打一个措手不及,夺得一个头彩。但第二次就难很多了,就变成攻坚战,所以得有心理准备,敌军第二次进攻吃过亏就不会贸然冲击。
再商讨了更细致的人数,将领布防,军议就结束了,各位领兵将领都明白了自己负责的是什么,任务有哪些,对后路也有了明确的认知,敢豁出去拼一拼了。
“调度十万大军,我确实不如你。”
典将军闭着眼,头撑在桌上,
“陷阵破敌,果断出击,我也不如你,你的战场嗅觉比我灵多了,只是每个人的长处不同罢了。”
杨琼站在沙盘上,不断复盘可能出现的意外以及对方的进攻路线。天上的星辰星星点点,一颗闪亮的流星划过夜空,
“但愿,这次能守住这城,守住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