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被叫过来的时候也没想过会是因为科举。
“陛下,恕臣直言,现在出题未免太早,会有泄题的风险。”
以为内阁学士出声,其他内阁大臣也都点头,这句话不无道理,虽说在场的都是朝廷大臣,自然不会做出泄题的事情,但一旦这个消息传了出去,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小漏洞。
泄题不是小事情,在座的都不想背负风险,因此出言请崇祯延缓一下。
但崇祯却摇头了。
“朕觉得科举乃是一国大事,自然是越早越好,若是觉得有不妥了,还可以更改。”
“至于泄题的风险,朕并不担心,在座的都是我朝中大臣,并且这次不会定题,所以无需担心太多,简单来说,此次只是朕在提醒诸位爱卿,要想一个好一点的题目。”
“关于题目怎样才算好,朕心底有一个想法,不知道到底合不合适,总之,这一次的题目不要太拘泥于形式,务必是可以解决当今国家大事的……比如解决粮食问题、解决北方的战事问题。”
几位内阁大臣互相看了看,怎么也明白不了为何崇祯这般急迫。
但皇帝想要做的事情,他们拦不住,也就不多说了。
只是……这科举的题目,是不是有些太儿戏了?
解决粮食问题?解决北方战事问题?
这些东西就连当今的朝廷都解决不了,就算把这个问题当做了科举试题,那些读书人又能有什么办法?
指望前半辈子只会读书吟诗的家伙解决国家大事,太虚妄了。
崇祯背过手,皱眉,带着试探道:“有关此事,还请诸位爱卿们回去之后再细想,朕会在此等候,若是你们有什么想法,自可以随时与朕商议。”
内阁大臣们相视一番,最后皆行礼告退。
诸臣离开之后,崇祯一个人坐在龙椅上,心中不断在思索。
他总觉得,现如今最紧要的问题是要解决南方各地的农民贼军,但是他已经看过了大明未来的发展轨迹,朝中的官员根本解决不了这个问题。
所以,他这次科举的试题,他力求变化,不想按照此前的科举一般,去考什么论语、孟子,心里有了初步的思路,但具体该如何施行,他并没有想好,毕竟他虽然当过一次平民百姓,却不知晓该如何解决农民问题。
如今大明连年天灾,粮食自然是不够的,而且就算是给了粮食,那些贼军也未必会就此停手,总之,问题太多太复杂了。
他仍然很迷茫。
但是,这是摆在眼前不得不去解决的事情。
纵然再怎么困难,他终究不可能退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