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修空性,有顿渐的差别,这第一种。
别圆两教,都是修一心三观,都是中道实相观,但是也有顿渐不同。别教是次第的,它必须要先修空观,先修放下,然后再慢慢的烦恼轻薄了,他才能够去重新提起,然后才能够进入空有的平衡,他必须把空、假、中分成三个阶段。
但是有些人,可以直接地告诉他一心三观,你放下的当下就可以重新地提起来。断恶跟修善是不冲突的,当你放下了烦恼,同时可以积集资粮,从空出假。有些人就可以空假中三观同时操作,这个就一心三观。
所以藏通两教主修空观,别圆两教主修中道的实相观,只是顿渐而有所差别。
我们可以举一个例子来对八教做一个总结。
比方说,我们读大学有四年级,四个年级各有各的课程。这个课程由浅到深,一年级就上藏教,二年级上通教、三年级上别教、四年级上圆教。佛陀在讲一年级课程时,因为一年级学生很多,佛陀必须在讲课时,有些东西直接讲顿,有时候佛陀必须要施设方便——渐。有些人连苦谛都没办法接受,你跟他讲娑婆世界的痛苦,他马上排斥,因为他对娑婆世界的贪爱太深了。佛陀说,那没关系,你贪爱果报,你至少先修五戒十善保住人身吧!佛陀必须在藏教里面又施设方便。所以在每一个年级,表达该年级课程内涵时,又施设了顿、渐、秘密、不定的表达方式。
你这样子观想一下,就知道佛陀是怎么说法了,你就可以还原——作为伟大的佛陀,他面对这么多众生,他是怎么宣扬佛法的。因为来自四面八方每一个人根性不同,他先把教法区隔出来,藏通别圆四教,然后这四个教法在灌输给众生时,他又用了顿、渐、秘密、不定四种原则,把这四种药再慢慢地灌输给众生,这就构成了佛陀的八种教法。
好,我们先休息十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