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留下的记载并不多,史书甚至没有记下魏缭的姓氏和籍贯,更留下了诸多逻辑冲突的记录。但魏缭能被嬴政看重,更是成为大秦屈指可数的国尉就已能证明此人才华不凡。嬴成蟜不认为如此人才看不出自己计划中的问题。可他依旧上谏了。那就只能说明,这个计划并不是他真正的计划!魏缭笑道:“长安君谬赞。”“本公谏战,此战却是剑指赵国!”嬴成蟜和王翦齐齐恍然。打赵国?打赵国这味儿就对咯!魏缭肃声解释:“赵国与我大秦连年累战,仇恨深沉,也更了解秦之强。”“更有着世之强兵,战力非凡,又紧邻我大秦疆域。”“一旦我大秦虚弱,赵国随时皆可能趁我大秦不备兵出太行,走井陉而偷袭我大秦国都!”“所以本公入秦首谏,便是当先灭赵!”嬴成蟜摩挲着下巴若有所思:“我大秦若攻赵,魏不会发兵救援。”“但若我大秦攻魏,赵国必救!”“国尉明是令本君率军攻魏,实则是为吸引赵国的注意力和主力兵团,为我大秦主力制造机会?”魏国无法直接感受到大秦的威胁,再加上近几代魏王胆魄一般,所以屡屡不曾出兵救援赵国。大名鼎鼎的窃符救赵便是源于一次被魏王拒绝了的救援。但赵国是真的够意思,亦或者说,赵王很明白魏国若落入大秦手中对赵国的威胁有多大。所以一旦大秦出兵伐魏,赵国有几分力绝对会使几分力。魏缭拱手致歉:“未曾与君上商议而引君上入策,万望长安君勿罪!”嬴成蟜的战略目标就决定了嬴成蟜麾下军士不会是大秦最精锐的兵团。在这种情况下,嬴成蟜却需要应对两国敌军主力兵团的围剿,甚至还要主动拖延敌军主力的回援。这种战术在其他国家、后世各朝都很常见。但这里是大秦!嬴成蟜和敌军的兵力对比决定了嬴成蟜此战大概率会战损多而斩获少。依当前的《军爵律》,如果将领所部战损超过斩获的三成,此军将领是要论罪的!打着最苦的仗,抗着最终的压力,打赢了没什么好处,扛不住就要论罪。魏缭这个计划简直是在把人往死里得罪,更是在将嬴成蟜当做弃子!嬴成蟜不觉得魏缭刚来大秦就敢这么得罪自己。幽怨的目光瞬间就盯上了嬴政:“大兄,你坑我!”“伱怎能忍心啊!!”“你的良心不会痛吗!!!”(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