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谷>玄幻魔法>唯识三十颂> 第7集《唯识三十颂直解》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集《唯识三十颂直解》(5 / 6)

生命可以从两个角度去理解。

好,我们看第十二、云“阿罗汉位捨”者。前面讲的第八识都是讲一个有漏位的心识,简单的说就是一个藏,含藏无量无量的因,也摄受了无量无边的果报,这叫藏。那么这以下是讲到圣人的第八识它是一个什么样的转变?前面是凡夫的第八识。这个地方讲无漏的第八识:

十二、云“阿罗汉位捨”者。烦恼断尽名阿罗汉。即声闻乘之第四果;缘觉乘之辟支佛果,永断俱生我执。大乘菩萨八地以上,永伏俱生我执,皆名为阿罗汉。尔时此第八识不復名阿赖耶,但名异熟及一切种。若至如来位中,并捨异熟识名,但名一切种识,亦名庵摩罗识,亦名大圆镜智相应心品也。

这个地方说明第八识有三层的转变,我们看补充讲表可以更清楚一点,把蕅益大师的注解根据补充讲表来说明,看补充讲到第十七面:

附表八——三位功能

当然第八识主要是以功能安立它的差别,第八识在有漏位有三种功能:

第一个、我爱执藏现行位——阿赖耶识。

第二个、善恶业果位——异熟识。

第三个、相续执持位——一切种识。

所以我们前面说过,初阿赖耶识,异熟一切种,所以在有漏位有三种的心识,当然这三种心识代表三种功能。这三种功能的改变,我们先看第一个:

一、我爱执藏现行位——谓圣位菩萨七地以前、二乘有学及凡位一切异生,此位之第八识名“阿赖耶”。无始以来,为第七识爱执为“实我”、“实法”、“我执”永不断故。

这个阿赖耶识它叫我爱执藏,阿赖耶识翻成中文叫藏,在藏当中有一个自我意识,就构成一个生命的相续。自我意识这个观念我们到第七识再说。简单的说,第八识深深的受第七意识思量能变的影响,阿赖耶识它的形成主要是我执引生的。

大家要注意阿赖耶识是我执引生的。所以八地菩萨、二乘的四果,他破坏了我执,他修我空观把我执破坏了以后,他阿赖耶的功能就消失掉了,恒转如瀑流,水流就停止下来,整个分段生死就结束了,这个水流就再也不流动了,就进入到一种不生不灭的涅槃境界去了。没有过去,没有现在,也没有未来,那是一种寂静安乐的状态。这个水流走到这个地方停止了,阿赖耶识被破坏,因为我执被破坏,所以水流就流不下去了。所以说阿罗汉叫无生。我们未来还有很多的生死等着我们,说是生死大海,过去有无量的大海,未来也有无量的大海。但是阿罗汉他是走到大海的边际,他没有再生,不用再招感生死了。为什么?他阿赖耶识被破坏了。

二、善恶业果位——谓从无始凡夫位乃至菩萨金刚无间道、二乘有馀依位,此位之第八识名“异熟识”,乃过去善恶业所感总报无记之“异熟果”故。

异熟识约法执安立的,所以你有法执在一天就有异熟识,那么有漏的因果都是异熟识所摄受了。所以阿罗汉他虽然没有三界的生死,但是他还有一些果报,他没有入涅槃之前还有些果报,你看阿含经上说舍利佛,他是一个大阿罗汉,三明、六通、八解脱,他有一天生病了病得非常严重,佛陀讲经的时候,两个弟子用担架把他抬到佛陀说法的那个地方,说阿罗汉话没有阿赖耶识,没有生死的。但是还有异熟识,他业力要成熟的,遇到因缘的时候,他还是会表现出来。我们以前,诸位有学过《八识规矩颂》:

不动地前才舍藏,金刚道后异熟空。

生死的结束是不动地,在八地了生死,但是八地菩萨你要是来到人间,你还要承受一些花报,还要一些果报,有人要诽谤你,那么当然有些人会供养你,感激你,那么什么时候所有的因果结束呢——金刚道后异熟空。成佛以后,所有的有漏的因果全部消失了,佛陀没有所谓的业力这件事情,不但没有生死也没有业力,所以异熟识的消失更困难,要到金刚的后心,金刚后心都等于成佛了。

三、相续执持位——谓从凡夫乃至佛果尽未来际利乐有情位,此位之第八识名“阿陀那”,即“执持识”,能执持一切万有之种子及五根等不失故。

——糅合《成唯识论》——

一切种识它是属于中性的,他通凡通圣,凡夫也有一切种识,那么这个圣人也有一切种识,佛陀有一切种识,差别就是说没有成佛之前,一切种识所摄受的是有漏的种子,成佛以后,佛陀的心摄受的,完全是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五分法身的种子,差到这个地方——有漏无漏。

所以我们研究唯识学要知道——第八识的转变,第八识有三种功能,初阿赖耶识异熟识一切种。阿赖耶识是一种生死,它是影响到我们的生死,来生的问题,你来生是去三界得果报,或者到涅槃,就是由我执引生——阿赖耶识决定的,那么八地菩萨把我执破坏了以后,八地菩萨就没有所谓的生死了,他要来人间是乘愿而来,他可以决定来不来。第二个异熟识就是因果的道理。因果要金刚道后异熟空,要成佛以后,因果才完全消失掉。所以八地菩萨来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