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谷>玄幻魔法>唯识三十颂> 第7集《唯识三十颂直解》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集《唯识三十颂直解》(4 / 6)

,清净的涅盘也是如幻如化的,他本性都是空的,那么这样子是不是堕入到偏空了呢?生死是空,涅槃也是空,这样子修行干什么呢?看蕅益大师怎么回答:

答曰:“毫厘有差,天地悬隔。般若深明一切法空,皆无自性。由无性故,得成缘起,于缘起中,智断证修染净因果,纤毫不漤;虽復不漤,一一无性,故非实我实法也!”

当然佛法的道理有两个重点:一个是因果的观念,由过去因招感现在的果;由现在的果又创造一个业力,又招感未来的果。一个是有相的观察,一个是空性的观察。说空性这个地方你要注意不能有差错。《般若经》讲空,什么叫空呢?简单的说一切法无自性,就是自性空,佛法的空是约着自性空而安立的。这个自性空的观念,我们解释一下,

你要了解自性空,先了解什么叫做有自性?你知道什么叫有自性,就知道什么叫无自性。

比如说你现在的生命是一个人,有人的色身,人的思想。这个五蕴的法,我们先假设说你这个人的色受想行识这个果报体,是有自性的,有自性的意思就是说他有独立自主的体性,他不必假借因缘就能够出现,这叫做有自性。那么他刚开始出现的时候是不假借因缘的,换句话说因缘不管怎么变化,他永远是这样子。就是说你外表的色身,你内心的感受,内心的思想这个受想行识,不管你造善业也好,你造罪业也好,都不能改变,为什么?因为他有自性,独立自主的体性。

但事实上不然,我们积集善业的人,外表的色身就会变得比较庄严。不要说来生的果报,就讲花报就好,你今生就会比较庄严,你内心的感受也会比较轻松,你也容易生起快乐。所以一个持戒清净的人,他喝一杯开水都很快乐,一个破戒的众生他的心很粗重,他总是觉得闷闷不乐,这个都是一种花报。所以我们从现实生活我们可以感觉的到,我们不管造善造恶都会影响到我们的五蕴身心。

所以五蕴身心不能说他有自性,他是假借因缘生,因缘生就是自性空,就这个意思。

比如说你身上有一千块,这一千块不是你自己的,某甲借你三百块,某乙借你三百块,某丙借你四百块,三个人借给你的,刚开始签订契约一个月就要还,那么你现在口袋有一千块,但这一千块是没有自性的,因为是别人借给你,假借别人借给你的因缘才存在,暂时存在。等到有一天别人问你要回来的时候,一千块就没有了。所以你一千块是没有自性的。我们现在的果报体,外表的色身,内在的思想是假借过去的业力所变现,所以你业力变化的时候,你的五蕴也会变化,所以你来生不一定是人,就算你来生是人,你的外表会跟今生完全不一样,思想也会有变化,因为你前生造的业跟你今生造的业不同,所以:

佛法的空——是自性空,因缘有!

因为自性空,所以生命变成有无量的可能性!

因为空才能够建立因果,如果说这个生命不是自性空,你今生造善造恶都是人,因果就没办法建立。因为自性空,所以才有所谓的智断证修,种种染净因果,丝毫不会混漤。虽然不混漤,但一一都是自性空,是这样子安立的。

前面是依止一念的心识,安立的因果的法则,过去、现在、未来因果丝毫不爽,这个地方约一念心识,安立法性本来空寂,当然中观的学派是讲自性空,自性空我们一般都很生疏,什么叫自性空?好像不是很明白。天台智者大师在讲《摩诃止观》的时候,他解释空,比较容易理解,他说什么叫空?

一言以蔽之,所谓的空:

就是一切法没有决定性,就是空!

说你现在福报很大,这个福报法是没有决定性——你要是放逸,福报就消失掉了;说我现在很苦恼,业障很重,这个业障也没有决定性——你要肯忏悔,业障就会消失。就是说只要你想到一个法,这个法都是没有决定性,你想不出有一个法是有决定性的,你想不出来。不管是色身,不管是内心,色心二法都是没有决定性的。比如说我现在皈依三宝,这件事情也没有决定性,你来生可能会退转。说我现在的欲望很重,我不敢修行的,我不敢出家,贪欲很重,贪欲也没有决定性的——你要修不净观的话,这个贪欲就会有变化,就可以破坏。所以简单的讲什么是空呢?智者大师说:一切法没有决定性,这个就是空, 空是这样子安立的。

这个地方等于是讲到转,前面是讲到这个恒,恒常因果的相续,这个地方讲因果本身虽然相续,但是它没有决定性,它有变化性,所以修行才有意义。如果生命不能改造,那就没办法修行了。所以这个地方讲到空就是自性空。

好,我们回到讲义来。这个讲义是在第九面,我们前面的两段是解释第十一科恒转如瀑流,生命就像是一个无止境的水流,这个水流有恒字跟转字:

恒——表示因果丝毫不爽;

转——表示法性本来空寂。

空有无碍,空有的和合就构成了我们所谓的:自性空因缘有、因缘有自性空的一个生命的相貌。我们对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