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为。” 傅庭涵:“我当时很害怕你会失望,但事实证明,你比我更适应这个时代。” 到今天,傅庭涵终于不担心她会因为回不去而伤心了,自然可以坦诚的面对这个问题。 门外传来轻盈且有序的脚步声,赵含章便知道是服侍他们的下人来了,于是起身去开门。 夫妻两个都不喜欢有人在他们的卧室里值夜,赵含章甚至有锁门的习惯,所以除非他们从内部打开,不然宫人是不能随意进来的。 听荷领着两队宫女和内侍候在外面,看到门打开,先是齐齐蹲下行礼,然后才恭敬地捧着东西入内。 宫女服侍赵含章洗漱穿衣,内侍去服侍傅庭涵。 今日俩人穿的都是礼服,赵含章的最是繁琐,光穿衣服和梳头就去了半个时辰。 天光大亮,临近吉时。 董内侍的干儿子来清疾步走到门外,轻声禀道:“陛下,百官已经到齐,安王陛下也准备好了。” 听荷也将赵含章浑身上下检查了两遍,确认没有错漏后道:“陛下,都好了。” 赵含章便牵着傅庭涵一起出去,外面有礼部的官员候着,他们也检查了一下赵含章身上的衣饰,确定无遗漏之后便送她上撵。 她要从太极殿门前走进去。 登基大典便在北宫正殿太极殿。 这座宫殿是曹丕的设想,由魏明帝所建,寓意就居中建极,正是对应北极星,所以太极殿寓意重大 一般元旦大朝、新皇即位、大赦改元皆是在这座宫殿里完成。 可惜小皇帝登基时是在外面,而回洛阳后,这座宫殿损毁严重,赵含章一来是没钱,二来也觉得小皇帝用不上,所以没有修缮,他们上朝和处理政务一直在 德阳殿。 直到她要登基。 工部和礼部这才紧急修缮此宫殿。 因为时间紧,任务重,他们也只是简单的修缮了一下,把屋顶的瓦片补一补,给一些柱子门框刷一刷漆,把一些毁损严重的石板换了。 一个月的时间,既要准备登基大典,祭台,又要修缮宫殿,傅庭涵很直观的瘦了十五斤,礼服改了又改。 傅庭涵抄近道先到了大殿前,从侧后方站到自己的位置上。 位于他下首的汲渊和对面的明预、赵铭几人都冲他点了点头。 傅庭涵不动声色的颔首回礼,扭头看向广场入口处。 今日,京城七品以上的官吏皆可出席大典,还有各地刺史、藩王的使者,以及一些世家族长、名士和隐士等,皆有幸列席。 这座太极殿的广场可容纳万人,此时,广场上只站了三分之一左右,边沿处有禁军守卫,庄严肃穆的盯着中间看。 事莫大于正位,礼莫盛于改元。 再没有比今天还要盛大的礼了。 广场上鸦雀无声,忽然间听见净鞭响起,大家更安静了,几乎落针可闻。 一片静谧之中,有整齐的脚步声传来。 百官一起扭头看去,便见曾越护卫着帝撵行来,赵含章端坐于帝撵之上,掀起眼眸直直地看向他们。 所有人皆低下头去表示臣服,只有傅庭涵笑着看了她一眼,然后也低下头去。 赵含章走下帝撵,抬头看了一眼台阶尽头的太极殿,微微一笑,抬脚从正中间往上走。 文武百官分列两边,在她走上去九阶之后从左右两侧跟上。 进入大殿,当然,更多的官员被留在了殿外的广场上,基本上只有三品以上的官员才进到大殿里来,能够亲眼看到赵含章坐到龙椅上。 小皇帝和荀藩早已在殿内等着了。 除了他们二人外,还有郭璞立在一侧。 等赵含章走上龙踏,郭璞便上前宣布上天的旨意。 没错,就是上天的旨意,意思是,赵含章继承帝位是经过上天同意的,他三次卜算得到的都是大吉,天意在赵含章。 赵含章静静地听着,等他说完才道:“朕很感激上天的选择,朕得承大宝,一要谢天下百姓的信赖;二要谢军中将士的拥护;三则谢诸位,天下之大,仅凭朕 一人之力,难以统治。” “君者,民之父母,行教导爱护统辖之事;官者,事君也,亦事民,这天下,是君与民共治,与尔等共治!只有君臣相和,君民相得,官民相爱,方能成就大 业,天下大盛!” 百官躬身跪下,俯首道:“臣等恭命!” 郭璞道:“请新帝接印。” 看呆了的小皇帝立即捧着玉玺上前,躬身递交给赵含章。 赵含章接过,他便与荀藩一同跪下,拜道:“臣,司马邺敬拜皇帝陛下。” 百官便起身,跟着郭璞的号令三拜九叩,齐声道:“臣敬拜皇帝陛下,臣敬拜皇帝陛下……” 广场上,几千人跟着一同跪下叩拜,声音响彻天际,竟传到了内城的大道上。 一大早便挤在内城听动静的百姓听到喊声,纷纷跟随着声音跪下叩拜。 街道后面的人根本没听到声音,但见前面的人跪下,便也跟着跪下叩拜。 由内城到外城,所有百姓都知道今日是赵含章登基的日子,见前面的人跪下,纷纷跟着下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