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街道上的小贩丢下自己的摊位,连商铺里的掌柜和东家都跑出店铺来,跟着百姓撩起袍子跪下。 赵含章拿着玉玺走到龙椅上坐下,抬眼看向远方,目光似乎穿过大殿、广场和皇宫,与洛阳内城和外城的百姓目光对上了。 天意与民意,她选择民意; 天授和民授,她亦选择民授。 自商周认为帝王是上天之子后,天授的概念就一直存在,一直到董仲舒明确提出“君权神授”的之意,天授军权成了天下共识。 因此,天下百姓会维护和尊重皇帝,如同维护和尊重神明。 可曹髦被司马氏当街杀害之后,这一共识崩塌,天授的合法性、合理性被质疑。 如果皇帝是天之子,是神明选中的民间共主,那怎么会被当街杀害呢? 而杀害他的人还当了皇帝。 若天子没有神明护佑,那还能称之为天子吗? 这一信念的崩塌,让朝代更迭更快,因为没有新的学说来代替,让皇帝继位的合法性、合理性受到质疑,皇权斗争也一直很激烈,一直到明朝,皇帝授于民 意的概念才正式取代天意传授。 赵含章当然愿意接受天授,天授和民授她都要,她希望天下能够确立一个更准确的认知。 民意即天意,天立王,以为民。 天意是跟随民意的变化而变化的。 重申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观点。 只不过不知在场的文武百官中有多少人明白了她的暗示,她也不是老师,点到为止。 等百官三拜九叩结束,赵含章便正式定年号,“……国号为华,年号元贞。” 这个年号是赵含章和大臣们商议了许久后定的,便取自《易经》第一卦,乾卦,元亨利贞。 都是非常吉利的字。 赵含章道:“因朕的名字所用字极为常见,故不必避讳。” 之前想着避讳,百官都不同意她用“贞”做年号,总不能每次写公文,元贞X年的时候,要把贞给少笔划,或是用别的字替代吧? 但赵含章一数自己的名字,四个字里,个个都是常用字,天下百姓要是都避讳,感觉日子都没法过了。 所以赵含章干脆决定,她的名字不必避讳。 百官这才同意她用元贞这个年号。 赵含章很大方,因为今年已过大半,因此只定了年号,要到正月初一后再正式改元,所以今年还是小皇帝的年号建兴。 小皇帝还是有些感动的,不,此时当叫安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