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队长林满山的妻子王秀英是个勤劳而护家的女性。她谨守“夫为天”的教条,林满山说啥都是对的。她的身影总是忙碌在田间地头,家里的大小事务也打理得井井有条。王秀英的双手粗糙,线上手就会被手上的皱裂挂住,要扯才得脱,所以她不好做针线。
林满山的二儿媳张冬花,性格泼辣,做事能干,但有些小家子气。她总是觉得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不如堂姐(嫂子)张兰花,认为婆婆王秀英偏爱堂姐。
张冬花的女红手艺不错,每当看到婆婆王秀英的女红手艺不如自己时,她就觉得婆婆手笨,做的东西上不得排面,对婆婆冷嘲热讽,使得婆媳之间的关系并不和谐。
当桐树塆生产队号召社员筹钱购买高产稻种时,王秀英希望两个儿媳能多筹一些钱来支持她们的公爹林满山。早饭后,她叫孙子喊来两儿媳:
“兰花,冬花,您伢作为队长,肩上的担子不轻,我们作为家人,应该多支持他。这次筹钱,咱们家就尽量多筹点,莫小气。”
张兰花,大儿媳,性格温和,总是默默地支持着家庭和生产队的工作。她点了点头,表示理解和支持:“娘说得对,我们一定尽力支持伢的。文官和我商量过,我们把家里没舍得用的十块钱全拿出来借给生产队。”
张冬花却皱起了眉头,她的声音带着些许不满:
“姐,你又充能!家里一分钱不存,你日子不过啦?!
娘呃,生产队又不是我一家的,凭什么要为队上倾家荡产的?家里已经为生产队做了不少贡献了,哪次苦的累的活都不是我们冲上前的!为了生产队的人齐心上工,哥哥和文范手艺都停了,看到的活钱都要不上,天天在队上出死工,还要额外多借钱?凭什么啊!”
王秀英的眉头微微一皱,她知道张冬花的小家子气,但在这个关键时刻,她希望儿媳能够放下个人的小利益,看到更大的集体利益:
“冬花,我知道你担心家里的负担,但你伢说了,这次筹钱是为了整个生产队的长远发展。我们不能只看眼前的困难,要为将来打算。生产队的困难只是暂时的,只要大家一股劲,好日子不远哩。”
张冬花的脸色有些难看,她站起身来,语气中带着一丝不耐烦:“猴子聪明不晓得解索,人聪明不晓得结果,哪个晓得秋收产量多少,钱还不还得出来。”
张兰花轻轻拉了拉张冬花的衣袖,试图缓和气氛:“冬花,娘说得对,我们应该支持的。家里的困难我们可以一起克服。”
张冬花却不领情,她挣脱了张兰花的手,声音提高了几分:“对、对、对!对个屁!“对”当饭吃?文范饿得吃糠时你们怎么不“对”点饭给他吃?他吃亏吃苦被人笑,“对”帮他了?”
“你又翻老账!他吃糠又没跟我们说,我们哪个晓得?我是他娘,他吃苦我不心疼?”
“哥哥后来也说了,他看到别人吃碎米糠没事才想试试的,我们也不晓得他那么莽撞的。”
“你们一句“不晓得”就交代了,可我吃的亏一辈子都记得!娘有伢有不如自己有,哥有嫂有不敢伸手,我手里存有钱心里才牢靠。娘你心疼儿的,就代我们出吧,我没钱借出来。”
“这是代不代的问题吗?这是对生产队的态度问题,你少胡搅蛮缠。”
婆媳俩一场口舌大战,前朝后反的鸡毛蒜皮事都翻出来争假论真。张兰花插不上话,跑到苗青月家请苗青月调解,然后就背着背篓去后山砍柴去了,家务事耽搁不起啊。
苗青月上门来,先是招呼婆媳俩喝点水润润嗓子:
“俩娘母辩累了吧?歇口气。”
“增广上说了,马行无力皆因瘦,人不风流只为贫。你俩娘母辩了半天,根子还是我们现在都穷。娘哪有不疼儿的,这不是穷吗,二婶拿不出东西疼啊。
穷富不是天生的命运,而是由我们自己的选择和努力决定的。以前我们没出去开眼界,不晓得外面的好东西多。想变富努力也没个方向。现在,有文明指点,我们有奔头啊。这次的稻种是文明他们农学院专门到全国考察后定的,靠谱。你们放心,生产队肯定能丰收,到时候钱一定连本带利还回来。
“冬花啊,我们都是一家人,应该团结一心,作表率。你公爹是生产队长,千斤担子一肩挑,肩上的担子很重很重,我们不给他分担谁分担?我们作为家人,怎么着也要支持他,而不是给他添麻烦。”
苗青月细声细语,远的近的和婆媳俩聊了半天,劝过二婶又劝弟妹,才渐渐平息了婆媳倆勃发的怒火。她们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意识到自己确实有些过于计较。张冬花看着婆婆王秀英那疲惫苍老的面容,心中涌起了一丝愧疚:
“娘,我就是直肠子,心里有话藏不住。我有些小题大做,是的不是的乱讲,您大人大量,莫气。”张冬花有些不好意思的向婆婆娘道歉。
王秀英看着张冬花,眼中闪过一丝欣慰。她知道,张冬花是个炮筒子,人不坏。也不是不孝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