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见糯米藕后,乐呵用牛皮纸去接,称自家老婆子最喜欢吃甜食了。
填饱肚子后,沈青跟老者学了一些藤编技法,便返回板车旁,处理成团的常春藤。
他单脚踩住藤堆,抓住茎底往外抽。
抽不动了,便弯腰去解缠绕部分。
解开了,就继续拽,解不开,用镰刀割断死结,再去抽下一根。
在阵阵簌簌抽拽声中,乱如麻的藤蔓,变成一堆堆直溜的长藤。
每一堆长藤,都用三节麻绳,捆住上、中、下三个位置,沈青将长藤对折,放到车兜上。
不一会儿,板车上方,多了一座藤山。
沈青翻出两根粗麻绳
。
麻绳,一端绑在车尾,一端斜甩至车头,使两绳呈‘x’形盖住藤山。
接着,走到车头,麻绳缠绕车把一圈,一手按住车把,一手用力拉拽麻绳,使得它能束紧藤山,再也拽不动时,将麻绳缠绕几圈车把,并打个活结。
拾起地上短于1.2米的藤蔓,卷吧卷吧,拿麻绳一缠,套在车把上。
薅一大把枯草,充当小笤帚,将地上的绿叶、碎藤,全扫到坡下。
待它们腐烂成泥,便可化为养分,滋养藤根,明年春天,坡上又会爬满绿意。
沈青往东扫了一眼,老者早已离开,土路也被清理的很干净。
他挎上肩带,握紧车把,身子前倾,用力拉动板车。
板车,甭管装了多少货,一旦克服静摩擦力起步了,后面就会轻松很多。
辘---
车轮碾压土路,朝村庄方向驶去。
走到临村的东西行向土路时,遇到一群玩玻璃弹珠的孩童。
小孩们对藤蔓很感兴趣,哥哥长哥哥短,嘴甜的讨了一些车把上的短藤。
然后,小孩们把短藤系成一个圆圈,套在腰上,左手握藤圈,右手捋不存在的胡须,咿咿呀呀哼唱着。
没词,还跑调,但唱戏架势是有的。
略过唱戏孩童,刚走百来米,一留着学生头发型的妇人,冲上前套近乎。
“大青,婶家里缺藤篓,送我半车藤子呗,大前年冬天,我还送过你半碗煮红薯呢。”
沈青在记忆里搜罗一番,调取出与妇人有关的信息。
王秋,娘家是大王庄的,嫁给了安大左的弟弟安大右,贪婪、吝啬,逮着一点机会,就想占人便宜。
原身的确从王秋那儿,得到过半碗烤红薯,但...不是‘送’,是用东西换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