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这个东西,回头借来借去,同样是不知道到底借给谁去了。
谁要借,就到他家来看或者来誊抄吧。
这些资料可不是去新华书店就能买到的。
十月入账一千二。他又买了个进口收音机。这回可以搜短波电台,直接收到bbc的。
大的那个就成了颜颜专用的。
阿嫣的身体开始出现一些不适,不过据她说都可以克服。她的口头禅就是“当过知青的人,哪那么娇气哦?”
不过,如今兜里没那么穷了。黑市、友谊商店又基本不限购。害口还是能尽量满足的。
颜颜已经开始穿秋装了,终于慢慢接受了要当姐姐的事实。
“那他会小我,四岁多。”
方明澈点头,“对了。到时候让他唯姐姐马首是瞻。”
“嗯?”
“就是什么都听姐姐的。”
颜颜点头,“这个可以。爸爸,你在报纸上找什么啊?”
方明澈是想看看有没有安徽凤阳小岗村秋收的消息。但找来找去没找到。
他想了想,都要1982年才正式定下包产到户的政策。也许现在不会大鸣大放。
也就老家那些个会进行下一步试点的地方会说一说。
现在还是一切求稳。
于是上学后,他去找原籍安徽的校友打听情况。
对方惊讶的看他两眼,然后道:“你问这个干嘛?”
“我老家今年也要开始试行了。”
对方这才笑道:“大丰收!总产量为上年的4倍,第一次向国家贡献粮食3万斤、油料2.4万斤,农民平均收入311元。年年“吃粮靠返销,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的小岗村,第一次向国家交了公粮。你们那里既然也要搞,也会很快过上好日子的。”
方明澈一听和上辈子一般无二,也是露出了笑脸。
他和对方一起讲起了各自老家村里以前穷哈哈的场景,彼此都很有话讲。
“方同学,会好起来的!我们村那十八个叔伯,去年是冒着杀头风险搞的啊。幸好,土地没有辜负他们!”
“那就好、那就好。”
那改革开放的进程,还是会一如前世的!
要知道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可以说是迎来了长达40年的盛世啊!
方明澈托堂嫂帮他和家里也约了个打电话的时间。
到了周日早上十点左右,他第一趟打回去还是占线。应该是有排在前头的人讲电话没有讲完吧。
过了两分钟再打,这回通了,是他爸接的。
“明澈,你在大学听得懂哇?”
“嗯,一开始有点吃力,现在好些了。”
他依然保持着之前学习英语的习惯,背单词、广泛的阅读、听收音机。
前几天刚月考了,感觉应该考得还可以。
“哦,那就好、那就好!”
“那儿媳妇呢?她学习和身体都还好吧?你要把人照顾好啊。还有颜颜,也要把她照顾好。你这自己要读书、还要照顾她们娘俩,也是够辛苦的。”
方明澈道:“爸,我晓得。爸,村里和你们说分田的事没有?”
方父道:“没明说啊。但是我瞧着感觉在放风声了,如今大伙儿私下都议论呢。但没有准信,这也不好说得很。”
“我有个校友是安徽小岗村的,我特地打听到他的宿舍去问了。他跟我说.”
方明澈把那个同学说的话复述了一遍。
“真的啊?凤阳小岗村能有那样的收成?他不是往自家老家脸上贴金吧?我们可都知道的,说凤阳、道凤阳,自从出了朱皇帝,三年倒有两年荒。”
方明澈道:“关人家洪武大帝什么相干啊?反正我校友说的时候可自豪了,简直一洗多年耻辱。”
“如果是这样就好哇。庄稼人不怕吃苦受累,只要能有个好收成。如今集体劳动,生产队长跟喊渡船似的。一个个都摸鱼混工分!”
“爸,那人家混工分,你跟我哥也别太实诚了。攒着点力气,等分下了田地用在自家田里。”
“哎,好的、好的。对了,你只和我说安徽的情况,首都没什么动静啊?”
“首都除非是政策出来了,或者是先有事实倒逼政策。不然肯定是外地试行之后,再说首都的事。农业部应该有消息,但咱们平头百姓,消息没上报纸就什么都不知道。反正京郊的农民,没听说今年要搞包产到户。”
“那估计真是外头试验好了,再传回中枢。明澈啊,你那里钱够不够用啊?不要亏了她们母女,尤其是人家林嫣还怀着你的娃娃呢。”
“够的、够的,我现在收废品,还当菜贩子。挣的钱足够销。”
方父也觉得收废品有些不上台面,“谁知道你们两兄弟竟然敢这个去了。不过现在确实是挣钱最大!不能再亏着我儿媳妇的嘴了。对了,你堂哥还买了大彩电、录像机呢。”
“他是要开录像厅,才不是为了自家看呢。应该是在县城开,这个生意只要黑的、白的关系打通了,生意很好的。”
方明澈也觉得堂哥这样开两朵,把各自的优势吃到挺不错的。
他再去到学校,唯一在宿舍的郑兴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