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江鸿飞对于毕勒哥派遣的鹘美人更是印象深刻,那些风情各异、美艳不可方物的女子,让他不禁感叹古人征战西域的动机或许远不止于物质利益。
然而,面对大元帝国的强势崛起,毕勒哥的态度却显得犹豫不决。
直到大元军兵临城下,他仍旧迟迟不愿做出决断。
毕勒哥站在高昌城头,望着城下排列整齐的红衣大炮,心中满是苦涩与无奈。他知道,这些威力巨大的红衣大炮曾让无数强大的帝国灰飞烟灭,而自己治下的高昌回鹘,只是西域的一个小国,又怎能与之抗衡?
在深思熟虑之后,毕勒哥终于做出了决定。他明白,继续抵抗只会让高昌回鹘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于是,在大元军开炮之前,他很明智地选择了开城投降。
岳飞以治军严明著称,他部大元军对高昌城内的百姓秋毫无犯,在毕勒哥率领全城的人投降之后,他只是按照惯例将高昌回鹘的王室与宗室成员全都“请”往大元帝国西京长安城,面见江鸿飞,接受江鸿飞的发落。
随着高昌回鹘的覆灭,大元军开始在西域全面展开攻势。
与此同时,大元帝国的文官们接管了高昌城,与愿意归顺大元帝国的当地官员共同治理这座古城。
他们组织西域民众与从大元帝国远道而来的民夫一道,修建起一条从玉门关直通高昌城的铁路。
这不仅是大元帝国军事扩张的象征,更是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
而江鸿飞的御驾亲征首战告捷,标志着汉人远征亚欧非的大幕正式拉开……
……
江鸿飞率军西征开始,大元军开始横扫西域,横扫中亚,横扫欧洲,横扫非洲,横扫世界。
江鸿飞此行非但没有收敛,还变本加厉,走一路收一路,好不快活。
需要说明的是,江鸿飞出了葱岭之后,在那里划了一条线,宣布:葱岭以东,尽数归大元帝国本土所有;以西开始分封给自己的其他儿子,将大元帝国本土的隐患,全都消除。
值得一提的是,江鸿飞虽然把皇位传给江修了,但并没有彻底跟大元帝国本土断了联系。
每年江鸿飞都会给大元朝廷送去大量的财政收入,同时,江鸿飞也会从大元帝国本土要走大量的战马、武器装备、粮草辎重,还有火车、铁轨、各种各样的物资等等。
这构筑起了一个隐形的军工网络。
这虽非明面上的交易,却悄然编织成一张庞大的经济与安全网络,不仅为帝国财政增加了大量的财政收入,更催生了无数就业机会,促进了本土的繁荣与发展。
江鸿飞的这份慷慨,让大元子民对西征的壮举少了几分怨言,多了几分理解和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江鸿飞的征服之路,不仅仅是领土的扩张,更是文化的播种与货币的流通。
他强制推行汉字,让异域之地沐浴在汉文化的光辉之下,增强了民族的认同与归属感;而他推行的纸币制度,更是将大元的经济影响力深深烙印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其深远意义,堪比后世某大国货币的国际霸主地位,为帝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经济掌控力。
当铁路如巨龙般横贯亚、非、欧三大洲,大元帝国的商品如潮水般涌向全球,帝国的商船扬帆远航,将财富与梦想播撒至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江鸿飞的西征,不仅为他的子孙后代打下了坚实的基业,更为大元帝国本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这份荣耀与自豪,深深植根于汉人的心中,成为了他们歌颂与支持的源泉。
对此,江修时常沉思,父皇的伟业如星辰般璀璨,从碎辽灭宋到戡金践夏,四方疆域尽归其手,百万雄师踏遍天涯,仿佛天地间无物能阻。
他感慨万分,深知自己与父皇那非凡的光芒实难以比肩。
江修深知,父皇的成就前无古人,后难有来者。
但这并非他停滞不前的理由。
他心中燃起熊熊斗志,誓要在父皇留下的辉煌舞台上,刻下自己独有的印记。
他明白,直接复制父皇的辉煌是不现实的,但继承并发扬光大父皇的构思,是他不可推卸的责任。
于是,江修在深思熟虑后,决定在遵循父皇国策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创新与见解。
江修初掌大权,便力推“唯才至上”的晋升之道,摒弃了世家门第的偏见,誓要以能力为唯一标尺,选拔英才。
这一举措,如同春风化雨,滋润了大元帝国的每一个角落,使得人才辈出,不因皇权更迭而青黄不接。
尤为显著的是,那些曾隐匿于尘埃之中的璀璨星辰,在江修的慧眼识珠下,终得璀璨绽放。
然而,江修的辉煌成就远不止于此。
他最为人称道的壮举,乃是解决了连前任帝王江鸿飞都望而却步的难题。
此事还要从江修年少时的一次偶然发现说起。
彼时,皇家研究院内,一位专注于石漆研究的学者,满怀激动地捧着一堆洁白如雪的粉末,向江修的父皇禀报了一项惊人发现:这源自石油的神秘物质,竟能赋予庄稼不可思议的生长速度。
那一刻,江鸿飞的脸上交织着复杂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