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谷>历史军事>仙侠版水浒> 第500章 大结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00章 大结局(4 / 5)

,惊喜与忧虑并存。

接着,江鸿飞下了一道严苛的禁令——关于这项研究成果,必须严守秘密,不得外传。

江修不解,遂向江鸿飞询问缘由。

江鸿飞望着那些承载着希望的粉末,缓缓道出了化肥的双刃剑特性。

“此物名为化肥,实乃农业之奇迹,能让作物产量倍增,乃至数十、数百倍。然而,奇迹之下,隐藏着深重的隐忧。”

“化肥之力虽强,却非长久之计。石油资源有限,一旦枯竭,化肥将成无源之水,农业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更甚者,化肥滥用之下,土地肥力日渐衰退,农残问题愈演愈烈,最终威胁到百姓的健康与生存。”

江修闻言,心中震撼不已。他意识到,这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关乎国家兴衰、民族未来的战略抉择。

江鸿飞说:“粮食,乃国家之根本,民生之基石。若无粮,何谈发展?化肥虽能解一时之困,却非长久之策。然而,面对人口激增的未来,我们亦需未雨绸缪,为子孙后代留一条后路。”

言及此处,江鸿飞的眼神中闪过一抹无奈与决绝:“吾儿须知,世事无常,唯有粮食之根本,不可动摇。化肥之用,实乃权宜之计,待到万不得已之时,或可一试。但在此之前,我们必须寻求更为可持续的粮食解决之道,方能确保大元基业长青。”

江鸿飞再次耐心地向他剖析了时局的严峻:“我大元,幸得玉米、红薯、土豆等高产作物之福,朕更不惜余力推动其研发,然眼下人口激增之势,非一朝一夕可解。试想三五十年后,我大元或将突破十亿万人口大关,彼时若无新径可循,化肥或成最后之倚仗,虽饮鸩止渴,亦胜于国祚不保。”

江修闻言,心生忧虑,急切追问:“父皇英明神武,定有良策以解此困?”

江鸿飞微微一笑,目光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良策自是有之,此策名曰生态农业,旨在减少对外部资源的依赖,回归自然之道,以土地自身之力滋养万物。”

他细细阐述道:“生态农业,核心在于减少对石化产品的依赖,转而依赖自然界的循环规律。譬如,在农田间放养牲畜,牲畜既食杂草,又留粪便,此粪便乃天然之肥,用于滋养作物,既省人力,又保地力,实乃一举两得。此等模式,亦谓之种养殖一体化,和谐共生,生生不息。”

江修听后,虽觉此法甚妙,却仍心存疑惑:“既如此,父皇为何不早日推行?”

江鸿飞轻叹一声,解释道:“此法古已有之,以动植物残骸为肥,虽肥效持久,却不及化肥之速。世人皆急功近利,难抵化肥之效,故此法难行。”

他话锋一转,继续道:“然我大元,自古便擅用有机之肥。农民烧荒遗灰,城中粪水收集,皆成良肥。更有甘蔗渣、食物残渣、干草等物,皆可堆肥,用于田地,增产又培地。此外,切记勿使一地单一种植,以免虫害频发。间作法,即多种作物相间而种,如豆谷共生,西红柿伴玉米,皆能防虫增产。”

江鸿飞目光炯炯,似有期许:“朕虽有心推广,然性急难持,望我儿能承此重任,发扬光大。朕已命人研发生物肥料与杀虫剂,力求摆脱石化依赖,但此路漫长,非有恒心者不能至。”

江修闻言,胸中热血沸腾,誓要完成父皇心愿。

于是,江修继位之后,毅然决然地接过江鸿飞的重担,全力推动生态农业的发展。

二十年光阴,转瞬即逝。

大元帝国本土的粮食产量,竟在江修的推动下,暴增五倍有余。

尤其是红薯、土豆等根茎作物,产量更是翻了十倍之多。

这一壮举,不仅为江鸿飞的开疆拓土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更让大元帝国成为了全球的粮仓。

而这一切的成就,皆因江修坚持不懈地推广生态农业,避免了化肥、农药等石油产品的过度使用。

这无疑是一项极为伟大的创举,江修也因此赢得了极高的赞誉。

总而言之,江修不知疲倦的驱赶着已经适应了和平的大元帝国本土,把大元帝国本土再一次带到了高速发展的牧场。

江修的激情让人惊讶,他甚至表现出来了几分属于诗人的理想主义气质,让人们不得不承认,他确实不是一个平庸的君主,他的能力和才华到这一刻才得到了真正的绽放。

江修承上启下,发扬了江鸿飞创造的所有优良传统,他还重用新人,开启改革,而且他刚毅而不保守,稳健但又敢于创新。

虽然在江修的手上不可能走完现代化进程,但是现代化的道路却是由江修拓宽的。

人们“常用虎父无犬子”等不吝赞美的词语来形容江修。

江修当了二十年皇帝,寿终正寝,谥号太宗,传位给其子江启。

江启也是一位杰出的守成之君,他在位十七年,将皇位传给其子。

而直到这时,江鸿飞竟然还活着。

不仅活着,江鸿飞还真的统一了全世界,而且子孙遍布全世界。

甚至,在江启传位时,因江启的独子暴毙,大元帝国的本土面临动荡之际,江鸿飞还回到了元大都,然后他亲自主持大局,将皇位传给当时江鸿飞最有贤名的孙子江秀。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