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的话,那么他此番前来所付出的心血便将付诸东流。
同时也是告诉山东各地官员,水泊梁山现在是他朱慈烺罩着的!
然而,令人稍感遗憾的是,朱慈烺在水泊梁山转悠了两天,也并未遇见如武松那般武艺高强的豪杰之士。
所见到的大多是朴实无华的农民、渔夫以及漕工等普通百姓。
由此可见,他之前对水泊梁山的期望有点太高了,本以为会是一群英雄好汉,结果呢?
就是一群普通的百姓罢了!
再次回到济南之后,朱慈烺依照先前的规划,从随行的军队中精心挑选了一批士兵,组建了一支人数约为一千人的专业的税收军队。
他还以为这支队伍起了个名字:大明税务军!
然后把他们下放到了山东各地,负责在山东各地严密监督税收的征缴情况,坚决杜绝任何偷税漏税的行为发生,以确保商税的收缴。
做完这件事情之后,朱慈烺又接见了山东的各级官员,然后告诫他们关于商税的重要性以及赈灾的各种事宜。
直到把所有的事情全部安排妥当之后,朱慈烺这才和崇祯踏上了返回京城的旅途。
算算时间,他们离开京城已经二十多天了,也是时候回去了。
就在他们回京的途中,京城那边早已陷入了一片混乱与喧嚣之中。
起初,朱慈烺接连几天没有按时上朝监国,文武百官们也并没有太过于在意。
毕竟这种事情也不是头一天发生了,文武百官们早已见怪不怪。
然而,伴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官员逐渐察觉到了事态有点不太对劲。
毕竟,一日两日不来上朝尚可理解,但若是长达十余日都未现身朝堂,这便绝非寻常之事了。
于是,部分官员前往东宫试图向太子进谏,也有一些官员选择在宫门口跪拜,想要觐见崇祯。
然而他们均未能如愿以偿。
不管是太子、还是崇祯,他们一个都见不到!
到了这会儿,文武百官们方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心中充满了疑惑与不安。
既然见不到太子和皇帝,那他们就只能去找内阁了!
于是乎,这些官员就把几位内阁大臣给围了起来,急切地询问究竟发生了何事,怎么太子和崇祯最近都不上朝?
而且也拒绝接见他们。
四位内阁大臣中,只有内阁首辅薛国观是知道实情的。
但同时他也知道此事干系重大,说出来的话一定会得罪朱慈烺,所以无论百官们如何追问,他都始终坚守沉默,咬紧牙关不肯吐露半个字。
至于其他三位内阁大臣,因为对此事一无所知,他们自然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不过,真相终究是难以长久隐瞒的。
没过多久,一道从山东加急传来的圣旨瞬间在京城引发了轩然大波,令文武百官们惊愕不已。
同时也终于解答了文武百官们一直以来的疑惑!
因为这道圣旨,正是朱慈烺在山东发布的加派全国商税的圣旨!
收到圣旨的时候,文武百官们都是一脸懵逼。
不是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崇祯和太子到底是什么时候去的山东?
他们这些文武百官怎么毫不知情?
还有,圣旨不应该是在京城发布,然后下发到全国各地吗?
怎么变成从山东下发到京城了?
到底哪里是京城啊?
就连薛国观知道这件事情之后,都感到无比震惊。
虽说他事先知道朱慈烺准备去往山东,却万万未曾料到崇祯居然也会跟着一同前往。
当然,这都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这道圣旨中的内容犹如一颗重磅炸弹,把所有的文武百官都给震惊得半晌说不出话来。
他们怎么也没有想到,崇祯竟然宣布要加征商税,将太祖时期所制定的三十税一直接提升至十税二!
并且明确规定,若有商人不缴纳商税,便不得继续从事商业经营活动。
这一消息对于文武百官们而言,无疑是一场巨大的灾难,如同天塌地陷一般,令他们感到惶恐不安。
因为能在京城里当官的,多多少少家里、或者亲戚家都有点产业和商铺,而且借助着他们的关系,这些产业和商铺都是不用交税的。
可现在,崇祯居然下旨要收商税,而且一收就是十税二,这简直就是直接从他们的口袋里抢钱啊!
他们忍不了!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反对新的商税政策的,朝廷里还是有那么一批官员真正为大明朝考虑的。
他们知道一旦推行这样的商税政策,那么朝廷将会多出一大笔的税收,这对于国家而言是好事。
所以对于这样的事情,他们自然表示赞同。
还有一部分官员保持中立状态,这些人在京城无权无势、既没有什么产业,也没有什么额外的收入,只靠着微薄的俸禄生活。
他们不敢支持任何一方,只能保持中立。
于是乎,此后的连续数日里,朝堂之上仿佛炸开了锅,只要一上朝,文武百官们就围绕着商税改制的问题争论得面红耳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