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是商人的脑袋硬,还是大明税务军的刀硬?
朱慈烺听到这话,稍微思索了片刻之后,这才回答道:
“大明税务局主管天下商税,若是以后时机合适,田赋地租也都会划入大明税务局。”
“大明税务局位于六部之下,设局长一职,为正三品官位。”
“局长之下设立左右侍郎,品阶为正四品,总体而言,便是参照户部的模式来设置官职架构。”
“之前户部管理商税的衙门并入大明税务局,还有五城兵马司的市司,以及其他一些涉及税务的衙门,全部并入大明税务局。”
倪元璐一听这话,心中顿时明了,心道原来这大明税务局不过是将户部的模式照搬过来、然后再把其他关于税收的衙门合并起来罢了。
想通这点之后,倪元璐也暗自松了口气。
这样他接下来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随即便道:
“太子殿下放心,老臣知道该怎么做了!”
但紧接着,他突然又面露忧色,随后小心翼翼地问道:
“太子殿下,陛下之前还提到要组建一支专门征收商税的军队,请问这支军队该如何管理呢?”
“虽说陛下在朝堂上表示这支军队隶属于户部名下,可老臣心中实在没底。”
“毕竟这兵权之事,关乎重大,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祸端,老臣实在不敢掉以轻心。”
“还请太子殿下为老臣解惑!”
掌握兵权这种事情看起来很牛逼,但倪元璐却一点也不想沾边。
因为他心里清楚,自古以来兵权都跟户部扯不上关系,哪怕是主管兵权的兵部,稍有不慎也会万劫不复。
毕竟当初任命李邦华为兵部尚书的时候,就已经摆明了崇祯要夺兵权。
这个时候和兵权扯上关系,那不是纯粹在找死吗?
他都已经六十多了,再过几年就要退休了,他实在不想在退休之前再出什么幺蛾子,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
所以说,他是真的不想沾染兵权。
朱慈烺看出了倪元璐的心思,也不拐弯抹角,直言道:
“这支军队虽名义上归属户部调遣,但实际的掌控权还是在父皇手中,所以你无需为此担忧,只需做好户部本职的事务即可。”
倪元璐一听这话,心中暗自松了口气,连忙说道:
“既如此,老臣知晓该如何行事了。”
其他事情商议完毕后,接下来便开始讨论正事,也就是商税的问题。
未等朱慈烺开口,倪元璐便接着说道:
“敢问太子殿下,商品的改革应当不只是针对货物税这一项吧?之后朝廷是否要对大明的其他税收进行改革?”
“例如盐税、茶税、矿税、市舶税、通过税和营业税等其他商税?”
“若是如此,还请太子殿下明示,老臣也好做好相应准备工作。”
朱慈烺看着倪元璐,心中暗道这个老头果然聪明,知道朝廷如此大费周章地给官员涨俸禄,不可能仅针对一种商税。
毕竟好不容易收上来一千五百万的商税,却要给文武百官分一千万,朝廷仅占五百万,朝廷自然不会做这般亏本的买卖。
既然是与聪明人交谈,便也无需拐弯抹角。
朱慈烺随即说道:
“你猜得不错,接下来你提及的这些税收都要进行改革。”
“关于营业税,本宫之前想出了一个办法,你且听听如何。”
说完,朱慈烺便将之前和夏德武商议的收取营业税的方式告知了倪元璐。
倪元璐仔细思索后,点头称赞道:
“太子殿下果真睿智,竟能想出如此办法,倘若不出意外,臣估计光是这一项,每年便可为大明带来五百万两白银左右的商税。”
五百万两白银?
朱慈烺听到这个数字,心中只觉得好笑。
因为在他看来,每年一千万两白银还差不多。
不过当下也并非讨论这件事的时候,于是朱慈烺接着说:
“营业税的问题解决了,那么对于其他税收,你有何看法?尤其是盐税、矿税、茶税这三项。”
倪元璐听到这话,神色微微一变,因为这三项税收都是关乎大明国运的重要税收,尤其是盐税,更是与大明百姓息息相关。
只是还未等倪元璐开口,朱慈烺便先自顾自的说道:
“本宫之前查看了去年的税收情况,结果你猜怎样?去年的盐税居然只收了不到一百万两银子!”
“你觉得这正常吗?”
“要知道在太祖、成祖时期,朝廷每年都能收上上千万的盐税,为何到了如今,每年所收的盐税却不过是那时的十分之一呢?”
“而且如果本宫没有猜错的话,如今大明的人口远比太祖时期要多上不止一倍吧?”
“当然,明面上的户籍人数或许相差不大,但如今的隐户最起码要比明面上的人口多上一倍,本宫有没有说错?”
倪元璐听到这话,脸色顿时变得有些苍白。
他虽然知道眼前的太子聪慧过人,却未曾料到竟聪慧到如此地步,让他这个老臣都有些难以招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