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谷>其他类型>我爹是崇祯?那我只好造反了> 第139章 是商人的脑袋硬,还是大明税务军的刀硬?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39章 是商人的脑袋硬,还是大明税务军的刀硬?(4 / 4)

于是乎,次日清晨,一队队身着各色服装、甲胄的队伍,手持“税”字木牌,浩浩荡荡地出现在了京城的大街小巷,朝着各个商铺进发。

其中,重点关注的便是之前收购了五百万石粮食的那些商铺。

按照朱慈烺的计划,要征收他们进货价的十税二。

而那五百万石粮食的进货价可是一千五百万两银子,也就是说,光是这些粮食就可以征收整整三百万两银子的商税。

虽说看起来似乎有点吓人,但在朱慈烺看来,这些商人多年来逃税漏税,也不知道赚了多少黑心银子。

如今让他们缴纳这些税款,也是理所应当之事。

与此同时,杨家米铺。

这是京城中颇具规模的一家大米铺,之前夏德武售卖粮食时,这家商铺便购入了整整一百万石,价值高达三百万两银子。

这笔钱对于普通商户而言,无疑是天文数字。

然而对于杨家米铺背后的大老板来说,却并不算什么。

因为这家米铺的老板乃是扬州一位姓杨的盐商,因为靠着贩盐赚了不少银子,所以开始涉足其他行业。

光是开在京城的商铺就多达数十个,杨家米铺只是其中之一罢了。

也就是说,这位姓杨的盐商等会就要交数十个商铺的商税了。

不过当然,等他知道的时候,那恐怕已经是很久之后的事情了,毕竟他可不在京师,京城中的商铺都是交由同族人打理的。

而且不出意外的话,他现在应该还心存侥幸,想着灾民数量的不断增多,京城内的粮食逐渐消耗殆尽,朝廷到时候定会允许他们涨价,届时便可大赚一笔。

今天早上,如同往常一般,身为杨家米铺掌柜的杨老三正指使伙计将粮食搬到店外。

他准备故技重施,今日只售卖两石粮食,营造出粮食短缺的假象,以便日后哄抬物价。

杨老三一边拿着紫砂壶时不时的喝上一口,一边指挥着正在忙活的伙计。

“你傻啊!不是跟你说了可以把陈米和新米掺合在一起卖吗?你怎么就听不懂呢?”

“陈米二两银子一石,新米三两银子一石,这中间可差着一两银子的差价呢!”

“还有仓库里那些快要发霉的陈米,也拿出来掺和一下,也按照新米的价钱卖出去。”

“这些可都是钱啊!”

在杨老三看来,现在这个年头他肯卖给百姓粮食就不错了,掺合点陈米、发霉米又算得了什么?

反正又吃不死人!

伙计们面对杨老三的黑心肠,虽然心有不忿,但为了能保住自己的工作,还是一句话也不敢反驳,低头按照杨老三的吩咐办事。

可还未等百姓前来买粮,一支举着“税”字木牌的军队倒是先来了。

正在外面忙活的伙计见状,吓得匆忙跑回店内,呼喊杨老三道:

“掌柜的,快来看看,有一大群人朝咱们这儿来了!”

杨老三还以为是百姓们要来抢购粮食,满不在意地说道:

“别管他们,反正不管他们来多少人,今日依旧只卖两石粮食,多了不卖。”

伙计急得直跺脚。

“掌柜的,那些人不像是买粮的百姓,像是军队,还有锦衣卫呢!”

杨老三一听这话,心中也是一紧,赶紧放下紫砂壶跑了出去。

一看之下,瞬间瞪大了眼睛。

只见这支队伍中不仅有锦衣卫,还有身着甲胄的士兵,个个神情严肃,气势汹汹,一看便知不是好惹的主儿。

更要命的是,他们居然真的冲自家米铺来了!

这到底是什么情况?

杨老三有点懵逼。

难不成朝廷也没粮了,所以这些锦衣卫和士兵组队一起来买粮食?

不过话说回来,他的举得那个牌子是什么意思?

上面好像还有什么字?

(本章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