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出原本是麦色皮肤、五官硬朗的一张脸,但见其上生着剑眉星目,高挺鼻梁,浅绯薄唇,端的是丰神俊朗,龙章凤质。
在场之人,除田茂和彭博等人毫不意外,其余人等皆是惊愕地看向门框处的来人,心思各异。
李长史曾在京中为官,对陆镇腰上象征太子身份的玉契最为熟悉,他最先反应过来,忙不迭跪地下拜,引得众人也跟着下跪,异口同声地道:“卑下见过太子殿下,沈节度使,殿下万福,沈节度使万福。”陆镇不紧不慢地让众人起身,而后迈开大步径直走向罗汉床边,弯膝坐下,双眸直勾勾地落于站在一处的彭博和贾贤身上。“昨夜有二十余人行刺,田指挥使身负重伤,孤的侍卫和两殿司的人中亦不乏负伤者,孤特意留下一活口,从他嘴里问出了背后指使之人,乃是明州主政的彭博和市舶司使贾贤,此乃他的认罪文书,画了押的。”此间除陆镇外,权位和官职最大的便是沈潭,彭博和贾贤虽着急,到底在明州从政多年,仍是极力保持着镇静,只能像众人一样静观沈潭双手自陆镇手里接过那文书,仔细阅览过后,越过他二人,送给李长史。李长史亦是市舶税的受益者,多年来只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虽不曾上报朝廷,却从未想过做出冒犯天家的事,更遑论行刺于太子,那可是要掉脑袋的重罪,他不过贪财了些,还不至于为了掩盖贪墨的罪行如此疯魔。他二人竞胆大妄为但行刺太子和朝廷命官。李监军看着那白纸黑字,鲜红的手印,登时惊出一身的冷汗,万望此事千万莫要牵连到他身上才是。一边的李长史则是佯装镇定地将文书传给身侧的人,心里开始默念起各路神佛来,期盼他们能保佑他。
半刻钟后,文书重又回到沈潭手中。
沈潭眼神讨过陆镇示下好,朝着彭博和贾贤冷冷发问:“二位明公还有何话要说?”
贾贤那厢倒还算相对冷静,彭博则是跪倒在地,颤巍巍地为自己和贾贤辩解,“殿下明鉴,卑下焉能驱使死士,定时那人死到临头,胡乱攀咬于卑下和市舶使。”
“死士?"陆镇冷笑一声,沉着声调发问:“彭刺史如何知道那些人是死士?这两个字,孤可是一字未提。”
彭博顿感说错了话,不禁心下大骇,立时惊惧得出了一头的细汗,强行替自己描补,解释方才的话:“卑下,卑下只是猜测,殿下的侍卫和两殿司的人皆是千挑万选,寻常刺客又岂能近得殿下和指挥使的身。”“孤未想到,彭刺史不但极会逢迎,竟还如此能言善辩,这桩事你不认,那这账册上的数目,你与市舶使应还认得一些吧。”陆镇说完,偏头递给身侧侍从一个眼色,不多时便有人手拿账册踱步进来,朗声念起账目上的数字。
在场的明州官员大多都变了脸色,转运使和司马在那话音落下之际,便又双膝跪地,直言他二人早已发觉彭博和贾贤互相勾结,侵吞市舶税,暗自提高般来品抽分比例做假账,乃是迫于彭贾的淫威方一直隐忍不发,又言彭贾在私下里与节度使周瞻来往颇为密切,此事约莫也离不开周节度的授意和支持。明州官员哗然,那等与彭贾二人有所牵连的心内惧怕不已,而那遭受打压,取来与贾贤二人不合的则是暗暗得意,保持中立的则希望自己不要被此事牵连上一星半点。
“圣人命孤微服查访明州市舶税一事,如今人证物证俱在,孤自有权处置。"陆镇幽深的目光自彭博和贾贤身上淡淡扫过,忽地扬起声调:“来人,速将彭博和贾贤拿下!”
如今沈潭领兵前来,他手下的明州兵自是不敌淮南军。彭博只得认命,由人扣押。
陆镇暂领淮南军将刺史府和市舶司团团围住,待查明彭贾二人与周瞻勾结的罪证后,重又前往越州。
他与沈潭方至节度使府外,就听府内哭声一片,周瞻竞于今晨被府上婢女发现死于内室,书案上留有遗书,乃是畏罪自尽。明州城中设有周瞻的眼线,他必是知道自己此番逃不过了,故此选择自行了断。
陆镇神情微凝,并不认为周瞻会服毒自尽,全然是为着逃避罪责,大抵是还有旁的人希望他去死。
依大赵律,谋反者抄家,处斩刑,父、十五岁上亲子处绞刑,不满十五者,流放崖州。周瞻的耶娘俱早亡,幼子年方十三,一但谋反罪定,长子和次子必将殒命,或许是为了这根独苗,他才会甘愿一人赴死。陆镇上前看过周瞻的尸身,亲眼确认他已断气,田茂匆匆从王监军那处过来,道是王监军昨夜自缢而亡,人早凉透了。监军原是为着制衡和监督节度使所设,乃是由朝廷派出,周瞻既能让王监军为他所用,想来那背后支持周瞻之人,绝非朝中闲人,必定身居高位。节度使周瞻与王监军俱死,一时半会儿间,怕是难以挖出那幕后之人。陆镇在越州逗留三日,处理好相关事宜,押送彭博和贾贤等涉案人前往杭州登船之日,谢煜已带着原账册返回长安,上呈至御前。私自屯兵无疑会触犯帝王的忌讳,陆渊虽广施仁政,却非良善之辈,岂能容忍,当即宣御史台、刑部和大理寺重臣前往紫宸殿觐见,共商此事。十日后,船只在潼关的渡口靠岸,又两日,车马抵达长安。陆镇先往紫宸殿讨陆渊口谕,后亲自将彭博等人送至大理狱,探过大理寺卿的口风和圣人对此案的态度,出了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