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西夷人的新奇玩意儿四千字章
吕芳说出了派林十三前往天津卫的意图。
其一,嘉靖帝希望这番与佛郎机人的贸易能够顺利进行。又怕朝内的禁海派使诈。
让林十三去天津,是为看住禁海派,防止他们从中作梗。
其二,林十三是宫廷传奉官。佛郎机人的商船上若有新奇玩意儿,林十三需带回宫中,博嘉靖帝一乐。
林十三心中叫苦。
这哪儿是什么美差。这事牵扯到了朝中开海派和禁海派之争。
几个月的好日子,这就算过完了。
徐阶那边也没闲着。他的学生邹应龙本是都察院的监察御史,竟突然被借调到了礼部主客司署理员外郎。
嘉靖三十七年三月初七,前往天津卫与佛郎机人接触的使团准备出京。其阵容可谓豪华。
兵部尚书杨博、礼部左侍郎李春芳、工部左侍郎严世蕃、户部右侍郎贾应春、司礼监秉笔黄锦领衔。
这个班底,已远超接待藩属国使团的规格。
五人之中,杨博、严世蕃、贾应春都是开海派。
黄锦这人的想法很简单:皇爷想开海,我豁出命去也得促成开海。
至于李春芳,他是朝中有名的好好先生,属中间派。
看似此次天津之行,开海派占据主导。其实不然。
与西夷船队交涉是礼部主客司负责具体事务。而主客司的郎中、员外郎、主事皆是禁海派——徐阶的门生故旧。
主客司的通译们,全都听上面的郎中、员外郎、主事的。
问题的关键在于抓住关键的问题。
与西夷人交涉最关键的问题是什么?无非语言有别,需精准翻译。
不然西夷人说城门楼子,通译翻成胯骨肘子。西夷人说“嘉靖大皇帝万岁”,通译翻成“嘉靖大王八稀碎”.
别说贸易谈不成,说不准还要爆发一场海上的大战。
京城西郊十八里外的黑山。
黑山乃是老宦出宫后抱团养老之地。内宦秘密结社“黑山会”的议事堂便设在此地护国寺内。
黑山边有一条河,名曰“小乔河”。
麻吊牌中,八万的雅称是“大乔流水哗啦啦”。因为“八”像张开的两条腿。
六万则是“小乔流水哗啦啦”。因为六比八小,腿也是张开的。
这条河由两条支流汇入,河道像一个“六”字。故得名小乔河。
小乔河畔,一位八旬老人正手持鱼竿垂钓。这老人样貌不似汉人,皮肤黝黑。
林十三和李高、孙越坐在他身旁,帮老人搅着窝料。
八旬老人名叫亚三。他的一生堪称传奇。
他本是满剌加马六甲人。年少时随父亲经商,学会了一口流利的佛郎机语和汉话。
正德十三年,佛郎机使者皮莱资奉国王曼努埃尔一世之命前来大明朝见,雇佣了五名满剌加人做通译。亚三便是其中之一。
后来皮莱资回国,正德帝将亚三留在了豹房,教习佛郎机语。
满剌加人其性最淫。
正德帝的豹房内不光有豹,还有大批美女。
亚三哪能憋的住?他竟私媾了一位选侍,且被发现。
正德帝在这种事儿上一贯不着调。得知自己被戴了绿帽,他竟丝毫不怒,反而觉得有趣。
但宠臣钱宁却提醒正德帝:“此风断不可长。否则豹房选侍有孕,生下男婴是算皇子还是算”
正德帝想了想有道理。便下旨将亚三阉了,充为豹房火者。
亚三被阉后更加受宠,常与正德帝、江彬同榻而卧。亚三也被文官集团视为眼中钉之一。
后来正德帝殡天,江彬谋反。亚三受到牵连,被诬谋反同案,收押入刑部大牢,不久“病死狱中”。
病死狱中是假,被当时的锦衣卫大掌柜常风所救是真。
自那之后,亚三便在黑山隐姓埋名,一直活到了如今。
林十三这趟来,是让亚三出山,充当通译。以防主客司的那些通译耍样。
林十三一边搅拌粟糠窝料,一边问:“公公,佛郎机语里钱怎么说?”
亚三答:“递内豆儿。”
林十三又问:“你出多少钱怎么说?”
亚三答:“观豆儿扒个屎。”
林十三再问:“我要跟你做生意怎么说?”
亚三答:“地来看卖泪滴屎看滴落。”
孙越在一旁问:“那王八蛋怎么说?”
亚三转头瞥了一眼孙越:“你跳进小乔河里,自己问王八吧。”
别看亚三年逾八旬,脑子清醒的很,精神矍铄。跟年轻人磨嘴打牙不落下风。
林十三道:“亚三公公,你这一身言贯东西的本事不为朝廷效力太可惜了。就答应我们出山吧。”
“此番佛郎机人前来天津贸易,若有人充作翻译,一定可以圆满交易,利国利民。”
亚三瞥了林十三一眼:“记住了,我姓秦。亚三在三十七年前已经病死在了刑部大牢里。”
林十三颔首:“是,秦公公。出山的事您看?”
亚三摇头:“我隐姓埋名,躲避仇人追杀。好容易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