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行粲气馁萎靡地来,斗志昂扬地离开,留杜青棠和傅文面面相觑。
傅文:“他在说什么啊?”
杜青棠:“不知道,可能是在向我宣战?”
傅文:“第一名又不是他一个人的,真是莫名其妙的占有欲和胜负欲。”
杜青棠把书本塞进书袋:“不说他了,去吃饭。”
“好!”傅文语气轻快,“今晚有萝卜肉丸汤,咱们得赶紧去,否则就抢不到了。”
紧赶慢赶,还是迟了一步。
饭堂内人山人海,放眼望去尽是后脑勺。
杜青棠没抢到萝卜肉丸汤,不过负责打菜的婶子多给她一勺冬菇炖鸡。
傅文亦然。
“多谢婶子。”她二人异口同声道。
婶子摆摆手,笑得慈眉善目:“今天做得多,吃不完也是浪费,你们多吃些,长高个儿!”
没有萝卜肉丸汤,但还有白菜汤。
两人各盛一碗,吃饱喝足后结伴回寝舍。
午睡小半个时辰,继续回去上课。
下午只有一节课,是黄教谕的书法课。
书法隶属于君子六艺中的“书”,它有许多讲究,其中最主要的是笔法和笔势。
笔法重在强调用笔的技巧,这些技巧包括正、侧、轻、重、顺、逆等。【1】
笔势不仅关乎单个笔画的形态,更在于点画与点画、字与字、行与行之间内在或外在的联系,表现形式多种多样。【2】
二者得其一,便可彰显书法作品的生机与动态之美。
在现代时,杜青棠兴趣广泛,涉猎颇多,书法便是其中之一。
她曾临摹过许多古代书法大家的作品,闲暇之余也曾获得过书法比赛的奖项。
穿到古代之后,有道是字如其人,一手好字在科举考试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有些人因为字写得不好,纵使文学造诣达标,却是连秀才都没考上。
为了给考官留下一个好印象,杜青棠多年如一日地练习书法,其中以楷体字练得最多。
——大夏的科举考试有明确要求,考生必须用端正的楷体字作答,若使用其他字体,成绩一律作废。
“青棠,你真的只读了两年书吗?”傅文看着银钩铁划、暗藏锋芒的楷体字,啧啧称羡,“你会倒背四书五经,会作画,还会书法......青棠,你还有什么惊喜是我不知道的?”
当然不止两年,杜青棠心说。
“多看,多练,总能进步的。”杜青棠提笔蘸墨,“你我的书法笔势不同,你的更偏向于含蓄内敛,可仿照书圣的书法勤加练习。”
傅文眉开眼笑:“多谢青棠,你真是个好人。”
如此想来,她十三年的运气似乎都用来遇见眼前之人了。
自从离家进城,遇见杜青棠,她灰暗崎岖的人生都变得明亮顺遂起来。
傅文在心底暗暗期许,如果能一直这样就好了。
......
课堂上,黄教谕让学生们誊抄诗文,他负手穿行于课桌之间,不时夸赞、指点一二。
行至杜青棠身旁,他步履一顿。
纸上的书法笔走龙蛇,遒劲洒脱,凌厉的笔锋力透纸背,让人瞧了便再也挪不开眼。
黄教谕看向这幅书法的主人,是个生面孔。
思及不久前的招考,他心底有了计较。
黄教谕:“你叫什么?”
杜青棠:“学生杜青棠。”
黄教谕:“练习多久了?”
杜青棠:“两年。”
黄教谕惊愕失色,短短两年便抵达这种境界?
他脚下发飘地在课室里转了一圈,又停在杜青棠身旁:“咳——你若有心学习书法,可以来找我。”
竖起耳朵偷听的众人:“!!!”
黄教谕可是扬名天下的书法大家,先帝和陛下都对他的书法赞不绝口。
这些年来,向黄教谕求书法的人踏破门槛,他却都置之不理,也不对外售卖。
到如今,他的作品已经到一字千金的程度。
杜青棠究竟做了什么,竟让黄教谕说出这番话?
“黄教谕是想收她为徒吗?”
“杜青棠不仅书背得好,文章写得好,还写得一手好字,这世上还有什么她不会的东西吗?”
“她当真出身乡野农门,而不是什么隐世大家族?”
曹行粲原本正沾沾自喜地欣赏自己的书法,听着周围人的嘈杂议论,好心情瞬间跌落谷底。
“哗啦——”
他面无表情将宣纸揉成一团,扔在脚边。
瞬间成为人群中的焦点,杜青棠处之泰然,毫不慌乱:“是,学生记下了。”
黄教谕没有等到想要的答案,有些失望,但他知道师徒之间的缘分不可强求,驻足围观须臾,略微指点了杜青棠和傅文的书法便离开了。
傅文吐出一口浊气,紧绷的身体垮下来:“教谕一直在旁边盯着,我差点写错字......青棠,方才教谕明显是想收你为徒,你为何不答应?”
杜青棠轻声道:“杜某志不在此。”
轮回四世,她的理想从未更变。
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