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王吕产统领南军。
吕太后原以为,由吕产、吕禄兄弟掌握长安两支禁军的兵权,就不会出任何问题;
但几乎是在吕太后驾崩的第一时间,丞相陈平、太尉周勃二人,便联合朝内的元勋大臣,以及关东的齐王刘襄,发动了那场血洗吕氏外戚的‘诛吕’行动!
在关东,齐王刘襄率军二十余万,逼近至荥阳;
这迫使当时掌握兵权的吕产、吕禄兄弟,将拱卫长安的禁军——南军的半数军队派出;
但在之后,陈平、周勃为首的元勋功侯,却遇到了一个大难题。
南、北两军的兵权,都掌握在吕产、吕禄兄弟二人手中,没有兵权,就根本无法在长安发动政变!
按照太祖高皇帝刘邦定下的规矩,要想掌握兵权、调动军队,则必须要有调兵虎符,和天子诏书。
而当时,天下唯二的调兵虎符,其中一枚,被交给了率军出征,阻止齐王刘襄的大将军灌婴;
另外一枚,则掌握在当朝上将军:吕禄手中。
为了顺利掌握兵权,并借兵权发动政变,太尉周勃最终决定:从吕禄身上打开局面。
随后,周勃便将曲周侯世子——丽寄的父亲:曲周侯丽商暗中绑走,并告诉丽寄:你和吕禄是好朋友,你去把吕禄手里的兵符给我骗来;
兵符送到我这里,我放了你父亲,若不然,我就杀了你父亲。
被周勃以‘父亲的性命安危’威胁,丽寄再三考虑之后,也只能照办。
从好友吕禄手中骗来兵符,并将其交到周勃手中,丽寄便带着父亲丽商,回到了曲周侯府。
随后的事,就是妇孺皆知了。
——拿到兵符,周勃便跑去北军大营,嚎了一嗓子:为刘氏者左袒!
然后,上万名袒露左臂的北军禁卒,便在周勃的率领下杀入未央宫,将吕产、吕禄兄弟,乃至长安每一个姓吕的人,都诛杀在了那一晚的长安。
事态平定之后,陈平、周勃便商议:齐王刘襄兵强马壮,不好控制;
倒是代王刘恒,老实本分,势单力薄······
就这样,陈平、周勃两个浓眉大眼的家伙,便以‘齐王母家驷钧,恶人也;即立,恐复为吕氏’为由,将当时的代王,也就是先帝迎入长安,继承皇位。
至此,这场‘诸吕之乱’,或者说是‘诸侯大臣共诛诸吕’,便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但在之后,丽寄的名声,却莫名其妙的坏掉了。
——人们都说,丽寄是为了抱上陈平、周勃的大腿,才出卖了自己的朋友吕禄!
从此,‘丽寄’二字,就成为了‘卖友求荣’的代名词。
很少有人知道,当时的丽寄,是被周勃以父亲丽商的性命为要挟,才无奈出卖吕禄;
人们只知道:丽寄这人,不能处······
“宫里情况如何?”
“凤凰殿、广明殿、宣明殿,都是什么动静?”
“——还有太后那边······嗯?”
思虑间,天子启接连发出数问,惹得黑衣人赶忙回过身。
稍组织一番语言,便汇报道:“诸位公子都认为,叛乱已经平定,距离诸公子封王就藩,已经为时不远。”
“所以,除了公子彭祖、公子胜二人,经常去故安侯府外,其余的众公子,都经常陪伴在各自的母亲身边。”
“凤凰殿的公子德、公子淤,也同样如此······”
闻言,天子启也不由深吸一口气,面容之上,更悄然涌现出些许沧桑。
片刻之后,天子启道出一语,却让那黑衣人的面色,顿时有些古怪了起来。
“唉~”
“都是命啊······”
“封王就藩,母子离别·········”
听着耳边,传来天子启这满怀唏嘘的话语声,黑衣人的心中,只涌上这么一个疑惑;
——这话听着,咋这么耳熟呢······
“凤凰殿那边,具体说说;”
不等黑衣人想明白,天子启又是一问,将黑衣人的心绪再次拉回眼前;
发出此问,天子启更是从榻上坐起身,面上也立时带上了一抹严肃。
见此,黑衣人自也不敢怠慢,赶忙开口道:“栗姬认为,叛乱既然已经平定,众公子也即将封王就藩,那皇长子,也肯定会被陛下册封为太子。”
“所以最近,栗姬的心情非常不错;”
“——到今天,凤凰殿已经连续一个月,没有宫人被栗姬打死了······”
黑衣人澹然一语,却惹得天子启哭笑不得的摇摇头。
“呵······”
“一个月不死人······”
“还别说;”
“——倒还真算得上是‘心情非常不错’了。”
似是戏谑,又似是自嘲般笑着摇摇头,便见天子启再将面色稍一肃。
“荣呢?”
“仔细说说。”
“能多仔细,就多仔细!”
感受到天子启语调中的严肃,黑衣人也不由下意识将身子一挺!
“皇长子认为,叛乱结束之后,梁王会再次发难,太后,也可能会再次逼迫陛下。”
“为了断梁王的念头,陛下会争取尽快册封储君。”
“而皇长子认为,在这件事上,皇长子,很难帮上陛下;”
“所以,皇长子交代公子德、公子淤:在陛下册立储君之前,凤凰殿,必须保持低调。”
“皇长子还说:一动,不如一静······”
“——一动,不如一静······”
黑衣人话音刚落,天子启便稍眯起眼角,轻声将黑衣人的话重复了一遍。
目光深邃的望向殿门,思虑良久,天子启才终是摇头一笑。
“还不算太蠢;”
“不枉朕倾注心血,苦心栽培十多年······”
悠然道出一语,天子启的面容之上,却又莫名涌上一抹纠结之色。
但没人知道:此刻的天子启